新技术的发源 从奔驰S级开始

2010年12月21日15:59      新浪汽车

  ■ 车史

  近日,主题为“耀世的永恒”的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历史品鉴活动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是梅赛德斯-奔驰进入中国以来,第一次向公众全面系统地介绍S级轿车的产品传承。

  奔驰S级轿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220车型,在随后的近六十年,S级留下了众多原创的经典设计,从第一代S级搭载的直列六缸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再到后来开创被动安全标准的刚性乘客舱,每一代S级都凭借领航潮流的独特设计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顺势而变:安全与性能同等重要

  1972年是梅赛德斯-奔驰S级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代。在经过长达20多年的积累和演变之后,梅赛德斯-奔驰将其推出的第五代旗舰车型首次正式命名为S级轿车。这一代S级轿车融会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就包括了汽车安全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A 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应用,该系统避免了车辆在刹车时因失控而产生的危险。直到今天,A BS依旧作为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安全技术被全球汽车厂商所广泛应用。

  “Baby onBoard”(车上有婴儿)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人类处世哲学,人们对生命的重视以及对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考虑,被提升到与汽车声望、性能同等的高度。1981年,第六代S级轿车率先使用了驾驶员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装置,从而使梅赛德斯-奔驰成为世界第一家提供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的汽车厂商。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对当时社会需求的一种回应。

  在世纪交接的十年间,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而全面改变,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的设计也充分融入了信息化科技。1995年,第七代S级轿车搭载了全球首创的ESP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机构的一份研究结果表明,ESP系统能有效减少43%的各种严重交通事故,防止56%的非两车相撞交通事故和77%-80%的翻车事故,充分证明了ESP对汽车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340项专利——— 此谓行业的标杆

  研究部门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交通事故是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察觉的。为此,梅赛德斯-奔驰将预防性安全系统P R E -SA FE率先应用到2002年的第八代S级上。与此同时,多达340项专利发明也让这一代S级轿车再次创造了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升级之后,新一代S级轿车(S600和S65A M G标配)更采用了最新的D IST R O N IC PLU S增强型限距控制系统,这一系列可以基于车载雷达感应,自动侦测与前车距离。如果车辆与前车距离过近,系统就会发出警告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距离,并在紧急情况下自动采取制动措施,让车辆完全停止。此外,采用红外技术的增强型夜视辅助系统添加了特殊的行人探测功能,令驾驶员在黑夜中也能轻松发现和避让路人。最新研制的注意力警示系统(A TTEN TIO N A SSIST)也进一步巩固了新一代S级轿车的顶级驾乘安全。

  细品梅赛德斯-奔驰超过百年的历史,S级轿车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篇章,从S级鼻祖220车型于1951年问世以来,S级始终是前沿技术的开创者。

  部分S级轿车的技术亮点:

  从280S到450SE、从280SEL到450 SEL6.9,W 116系列(1972-1980)

  ● 首次正式命名“S级”

  ●燃油箱位于后桥之上,使其在碰撞时得以保护

  ● 防抱死制动系统(A BS)

  从260SE到560SE、从300SEL到560 SEL,W 126系列(1979-1991)

  ●在全球率先为量产轿车使用驾驶员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

  ● 自动锁止式差速器

  ● 加速防滑控制系统(A SR)

  从300SE2.8到S600、从300SEL到S 600长轴距版,W 140系列(1991-1998)

  ●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

  ● 制动辅助系统BAS

  ● 自适应减震系统(A D S)

  ● 侧面安全气囊

  ●第一款装配12缸发动机的量产梅赛德斯-奔驰轿车

  从S 280到S 500、从S 280长轴距版到S600,W 220系列(1998-2005)

  ● 车窗安全气囊

  ● 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 FE

  ●D ISTRO N IC限距控制系统

  ● 自动气缸关断(S500/S600)

  ●K EY LESS-G O无钥匙启动系统

  从S 320C D I到S 500、从S 320CDI长轴距版到S600,W 221系列(2005-2009)

  ● 增强版制动辅助系统

  ● 红外感应夜视辅助系统

  ●进一步开发的预防性安全系统PR E-SA FE

觉得此文精彩 点击转发到新浪微博吧!



网友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