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水利局水保股副股长陈富忠侧记

  “老陈不管淡咸事”——这句在渑池当地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渑池县水利局水保股副股长陈富忠那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不议家长里短,不沾乌龙八卦,可一旦涉及本职工作,他不但要管,而且还把工作做到了极致。

  老陈其实并不老,甚至还颇有青春永驻的迹象。虽然退伍已22年,全身上下仍透着“兵的味道”:黝黑的脸、刚毅的眼神、挺直的腰板,还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双腿。他说,我能把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下来,包括我的性格和灵魂,根,都在部队。

  老陈少时的家位于大山深处的黄河岸边——渑池县南村乡班村,一个风景如画却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伴着山风而作,听着涛声而息”是当地人过去的生活写照。

  小时候家里穷,老陈没上初中就辍学了,跟着父亲养过猪,放过牛,在工地上挑砖、挑沙、拌水泥浆,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1990年3月,他参军入伍,成为驻守祖国西南边陲的一名工兵。“穿上军装坐上卡车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部队建立功勋,为家乡人民争光。”

  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他跑得晕倒了。为证明自己,他经常半夜起床跑步,硬是跑出了全团最好的成绩。

  “那时单杠成绩也不理想,在考核中拉了班上后腿,于是我凌晨4点就悄悄起来练习单杠。” 陈富忠回忆,因为训练刻苦,成绩突出,他被评为训练标兵。1991年8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班长、云南省军区第五扫雷队二排代理排长。

  他所服役的部队隶属云南省军区,营区驻地与中越边境线仅百米之遥。硝烟散尽仍荒凉——由于1979年中越战争的原因,敌我双方在中越边境线上埋设有大量地雷,严重影响着边境贸易的繁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3年元月,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云南省军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排雷行动。

  把安全留给战友,把危险交给自己。他说:“我是共产党员,雷场上看我的!”1994年2月,接到清理废墟弹药库的命令,全排战士纷纷请缨。该弹药库位于八里河东山“上甘岭”主峰脚下的一个山洞内,洞口杂草丛生、朽木遍地,一枚枚手榴弹拴在树桩上,各式地雷的绊发线如同蛛网布满四周。他让战士们撤到安全地带,凭着对地雷结构、性能的全面了解和清理各种爆炸物的工作经验,他只身一人带着工兵锹和探雷针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搬离乱石,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剪刀将地雷绊线一根根剪断,将手榴弹、绊发雷一一排除。洞内阴森恐怖、寒气袭人,地雷、炮弹、火箭弹、子弹……目及之处,遍地狼藉。全排战士经过整整10天时间,清理销毁各种爆炸物20余吨,创造了单位时间扫雷数量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世界扫雷耗资最低标准,同时也创造了集中扫雷不亡一人的世界奇迹。该次行动在1996年上映的影片——《征服死亡地带》里再次完整重现。

  从1993年扫雷行动开始到光荣退伍的3年时间里,他带领全排战士先后参加了老山、天保农场、偏马、八里河东山、芭蕉坪、船头等地区的扫雷作业,共排除地雷10460枚、炮弹6700发、手榴弹5760颗,各种爆炸物18580件(他本人共计排雷1547枚、手榴弹678颗、爆炸物2463件),为表彰他们“不怕千难万险,不顾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伟大“扫雷精神”,1994年2月,云南省军区签署命令,给他所带领的二排记集体一等功一次。

  向前一步,即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向前一步,即是爱的句号、心的感叹!在每一次行动中,他都努力实践“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誓言,冲锋在前,英勇顽强,经受了生与死、残与全、苦与乐的严峻考验。在参与了多次排雷实战的基础上,他掌握了山岳丛林地的布雷规律,总结出多种排雷方法,使排雷速度提高了8至10倍,每人日扫雷面积由80至200平方米提高到800至1200平方米,为未来局部战争高技术条件下设障破障提供了经验和技术遵循。由于成绩突出,1993年7月,他被“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评为“扫雷先进个人”;1994年8月,被云南省军区授予“一等功臣”光荣称号。1994年11月3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他的英雄事迹,被称为“排雷五尖兵”之一。面对荣誉,他说:“中越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虽没有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但能征服‘雷神爷’为人民带来安全,也不枉当过几年兵!”

  1994年9月,中越边境大面积扫雷行动结束,包括陈富忠在内的扫雷官兵圆满完成了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边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部队的巡逻执勤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1995年底,正在执行新兵培训任务的他连续收到8封“母亲病危,速回”的加急电报……他复员了,带着对火热军营的恋恋不舍,带着对父母双亲的无限愧疚;热血沸腾的军旅生涯渐行渐远,勤劳善良的父母身影在时隔5年的回忆中渐渐清晰……

  退伍回到家乡,组织上安排他到渑池县水利局工作。不管是为大家送温暖的锅炉工,还是关系单位安全的门卫保安,他从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在陈富忠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规定,头顶“一等功臣”荣誉称号光环的他能够到相对轻松、福利待遇又好的单位就业,有人为他鸣不平,可他说:“我已经死过很多次了,能活着回来就是奇迹,干活脏点累点,还怕什么呀!”

  1996年8月,他被调整到水保股工作。渑池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加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开发生产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水土保持是水利部门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过硬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这些,对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陈富忠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厚厚的设计图纸他只有眼花缭乱的份,看着曾经的坡地荒山变成层层梯田和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他只有羡慕的份。

  “已春夏秋冬显身手,再东西南北竞风流。”这幅张贴在退伍欢送会上的对联,凝聚着部队领导对人民子弟兵献身国防多少的赞美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殷殷期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没有文化底子,没有现成的师傅,就从小学生努力做起。军人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他越艰难的时候越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劲头重新燃起他永生都不会丢弃的军人斗志。

  排地雷不是挖红薯,同样,水土保持工作也不能随心所欲,稍有不慎,要么损害农民利益,要么影响工程效益发挥,他深感水土保持工作者责任的重大。

  为了尽快掌握工作技能,他从调入水保股的第一天起就深入基层、深入水保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他不怕困难、跋山涉水,凡是有水土流失的地方,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印。为了扎实学习水保工作从项目遴选、勘测设计到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过程,他奔波于田间地头问计老农,穿梭于河流山川反复斟酌,精准了解项目地群众的土地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不顾严寒酷暑、身披晨霜薄暮,从扶塔尺、用双脚丈量土地开始,到经纬仪、水准仪、GPS等先进仪器的熟练运用,很快完成了从扫雷英雄到水利一兵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边境扫雷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对国家的忠诚,那么矢志不渝做好水保工作改变生态环境和土地产出质量就是对家乡的眷眷之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对从小在山区长大的老陈来说,除了更明白“一席之地”的珍贵,便是对骄阳炙烤下汗水的理解。

  2014年,渑池县被确定为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6个示范县之一,项目区涉及天池镇三韭沟、龙潭沟、杜村沟3个行政村,5°—15°的坡耕地占当地耕地面积的60%,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农民的烟叶、朝天椒种植造成很大影响——往往是春天里播种一年的希望,在酷暑烈日下挣扎生长,还没完全收获,就被突出其来的大雨冲毁殆尽。老百姓的绝望和期盼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在老陈从事水保外业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然而,施工过程中的工农关系问题却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其复杂程度已大大超越了施工组织、资金管理、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土地承包的碎片化和综合治理之间的矛盾突出,临时征地和青苗补偿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难以平衡……老陈明白,还没彻底摆脱的小农意识还在阻挠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一次由土地边界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中,磨破嘴皮的老陈最终自掏腰包才平息了事端,被阻挡了两天的工程机械才得以继续施工;为防止施工机械不小心触碰到淹没在草丛中的坟头,他专门在工程区域内作了标志;哪里有石头,哪里有枯井,哪里有暗沟,他都了然于胸……难怪省、市水利部门检查工作时,面对一身泥土、头上挂着草屑的他,还要问“甲方代表在哪里?”

  在一个个水保治理建设工地,从来不会缺少老陈的身影,胡子拉碴、着装随意是他的外貌,规范施工、严把质量是他的原则,一心为民、改土治水是他的追求。有过委屈,有过彷徨,也有过无奈。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勇闯雷区的战友们,他们有的伤残,有的长眠于祖国的边境线上守望家的方向,自己,毕竟是幸运的!泪眼模糊中,一道道谷坊、一座座淤地坝、一片片水保林、一层层梯田在他的直接参与下,耀然渑池大地。一批精品水保工程的建成并投入运行为项目所在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做出了水利工作者应有的贡献,水保股连续多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在闪光的“红旗渠精神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道是——天不言其高,地不言其厚。老陈不善言谈,只有沉甸甸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记录着为和平发展作出贡献的扫雷勇士;老陈不苟言笑,他将对土地的太多热爱融入工地上机械的隆隆轰鸣和双脚沾满泥水走过的沟沟壑壑。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起陈富忠从曾经的扫雷英雄到默默水利一兵的角色转换?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时间的伟大,在于它可以见证一切真实与浮华;生命的伟大,在于它可以阅尽一切欢喜与忧愁;而信仰的伟大,却在于它可以穿越一切时间与生命,凸显时空的俊俏与伟岸。 

  对陈富忠来说,因为信仰,他坚守阵地,笑踏雷区——向前踏出边疆的宁静和繁荣;因为信仰,他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水保治理工地战风沙,斗“四荒”,换来涵养水源的土地和农民致富的希望!这正是——扫雷战场一等功,火热青春献军营。退伍不丢军人魂,水利工地续忠诚。血洒故乡和边关,信仰不死男儿情!

  (刘景异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