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楼村村容村貌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河南省长陈润儿曾在去年的扶贫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河南推进产业扶持脱贫,始终坚持市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根据《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特色农产品产业、畜牧养殖产业、优质粮食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契合河南省特点,成为重要脱贫产业。

  近两年,河南省全力推进产业扶持脱贫,通过“造血工程”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正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跃进。

  2016年,兰考县在河南省率先脱贫摘帽,其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并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举措。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就是一个缩影。

  付楼村光伏发电项目

  改造基础设施 穷困乡村变沃土良田

  兰考县三义寨乡付楼村,不但是贫困村,还是软弱涣散村。曾经,村里基础设施差、条件落后,村里无资金、无企业、无发展出路,领导班子年龄较大、执行力弱,班子不团结。第一书记王中伟来到村子之后,曾经的付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最穷困的村民都过上了称心如意的好生活。

  2015年7月,王中伟进村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俯下身子挨家挨户摸底了解村民情况,对各户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劳动能力一一了解透彻,一户不留,一人不落,并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力争做好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其次是脱贫。

  “ 以前老百姓做饭需要电磁炉,一个电磁炉做饭,其他电器就不能用。”王中伟介绍,以前,付楼村连用电都是问题,更别说其它了。王中伟了解情况后,协调资金100余万元,对村内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变压器容量由150千瓦增容至800千瓦,全部线路均由裸露线路改造为包皮线路,并对各下户线进行了改造,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现在,几个房间同时开空调,都没有问题。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基础。当时付楼村有1000多亩地,可是因为水井的有限,生产灌溉成了问题,王中伟来后,不但为村民新增20多口井,还协调资金100多万元对全部新建及现存灌溉用井进行高低压电网配套。现在一口井覆盖30多亩地,解决了群众浇地问题。

  而曾经连两辆车都过不去的乡间小路,现在也已经变成了绿化漂亮的宽敞大道。走进付楼村,三两层的楼房成排,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新架的路灯盏盏明亮,新修的群众文化广场人群聚集,快修建好的游园里鸟语花香,村委和卫生室干净整洁,地里的油菜花迎风摇摆,俨然一幅美丽的画面。

  付楼村展翼种养合作社

  王中伟到村民养殖户郝金刚家探望

  灵活创业拓宽扶贫渠道 产业发展打开脱贫出路

  “精准扶贫”是一种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对于劳动能力薄弱的,鼓励从事居家灵活创业就业。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手工编织、旅游产品等、或者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付楼村贫困户郝金刚,就是灵活就业的事例。

  郝金刚今年62岁了,是付楼村典型的贫困户,家有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所穿衣服需要募捐,屋里连窗户都关不上,孩子见到村干部第一反应就哭,而自己又因腿脚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家里过重的活儿也干不了,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针对郝金刚的特殊情况,加上付楼村本来就具备的养殖优势,王中伟一来村里,就和扶贫工作队协调了县一家兔业公司帮助郝金刚从事兔业养殖,并用扶贫资金给其购买25只兔子和一些兔笼。刚开始,郝金刚毫无信心,原扶贫工作队队长郭洁就鼓励他:“有啥不懂的就打电话问,有啥困难就说,以养孩子的态度去养,相信你一定能养好!”

  抱着试试的心态,郝金刚就同意了。然而由于没有经验,当年冬天,三四窝兔子都死了。郝金刚难受的想要放弃。王中伟再次鼓励他: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必须要养成,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而现在,郝金刚的兔子已经养到了40多只,还学会了自己把红薯瓤、玉米加工成饲料,自己都会给生病的兔子打针了,兔子成活率达到95%,一年可卖万把块钱。郝金刚村里已经有好几户也想买兔子,还将带动村里其他人养殖。

  “这活儿很适合我,平时在家饲养,出去卖时骑着电动车就可以,三两分钟就能卖完,好多买兔子的顾客都认识我,”说起现在的生活,曾经爱哭的郝金刚现在已经笑容满面,他说,以前毫无收入,平时在村里打打牌,不知道干啥,很迷茫。王书记来后给自己拉了院墙,新修建了厕所,自费买了桌椅板凳,还帮自己学会了养兔子,如果没有王书记来,活还是像以前一样,“以前小孩上学买东西都没钱,小闺女要钱我就吵她。现在闺女对于几块钱小钱已经不看在眼里了。我现在很精神,生活比前两年强多了,还能教别人养兔。“话不能落空,理想能达到”,这是村干部给我说过的话,都实现了。现在还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兔笼已经买回来了。生活好了,还等着郭主任给说媳妇呢!”郝金刚如今乐观豁达的言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以前不善言辞,现在笑口常开。现在郝金刚买了冰箱、电动车。越来越多的东西都是他自己买的,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王中伟说。

  为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全社会参与,王中伟说,河南省发改委还切实开展了“百千万工程”行动助力扶贫,一百个省直机关对口帮扶一百个贫困村,一千个党支部对口帮扶一千个贫困户,一万个党员对口帮扶一万个贫困学生,“我们单位专门做了方案,对我们70户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小到解决生活困难,大到帮助发展产业。把支部力量发动起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发挥了很大作用。”

  付楼村正在建设中的粉条加工厂

  建档立卡、精准扶贫

  发展村集体经济 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探索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针对付楼村的贫穷落后情况,王中伟决定发展村集体企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付楼村由于是沙土地,一直以来种出来的红薯都是既大又甜,利用这个优势,王中伟就和村委商议,利用一部分扶持资金,再贷些款,开办粉条加工厂。经过前期筹备,了解到企业生产的投入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多的多,于是就以自己和扶贫队队长郭洁个人名义担保,贷款100万,并注册为“付楼”牌,是兰考县第一家、目前也是全县唯一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前期和禹州一家做粉条比较好的企业合作,由禹州提供技术支持和机器冷库,三个月后自己就可加工生产。

  王中伟介绍,目前这个企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的,这里的土地适合种红薯。春节前先试着做了一万斤,自己跑了省发改委和二级机构去卖,都是一家家去跑的,也不错,挣了几万块钱。这个厂还有一个月就能投入生产,到时一天8吨的生产量没一点问题,到2017年准备收入达到50万块钱。以后村集体可以实现50——100万的收入。除此之外,村民还能在厂里干活,技术工人每月可以拿到7000——10000元,普通工人可以拿到三四千块,还有一种是包装工,按计件。

  “在销售渠道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三大渠道,一是网络销售,与京东,团省委电子商务工委、河南广电喜买网等相结合;二是跟高校、政府饭店、企事业单位职工饭店合作,目前已与河大、河师大、郑州嵩山饭店等达成合作;三是进驻丹尼斯等大型超市。”

  把村集体企业发展壮大,王中伟说,村里还投入省财政资金160万建了占地8亩的光伏电站,也是村集体项目,所有收入归村集体,这个项目对奔小康将起到很大作用。大概5月份建好。兰考的光照是一年1200小时,付楼村按1000小时算,一年24万度电,一度电9毛8,一年就可收入24万,平均一个月两万块钱。另外,食用菌大棚往外租,还能挣几万块钱。

  “食用菌销售已经和一个企业谈好,只要种出来,他们就负责收,群众不需要建农业设施,只管种,效益好的话再逐步把食用菌种植推开,带动别的村民干。挣了钱,可以继续建大棚,直接让群众承包,这样群众投入少,村集体也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站在村口,王中伟指着不远处的麦田说,村里还成立了展翼种养合作社,试种30亩的生态梨与大蒜立体种植产业,目前仅大蒜就达到了亩收入1万元,生态梨将在2017年见到成效,预计亩收入再增加2万元,带动15户贫困户在梨园劳作,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现在的付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仅今年就新盖了20户。在王中伟的正确引导下,利用离黄河边较近的地理优势,村民们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支部书记赵六红说,房子盖成了宾馆式,城里人来村里休闲,在屋里放上麻将桌、大投影,可以打打麻将看看电影,或者去百亩大鱼塘钓钓鱼,烧烤,去黄河边玩,很舒服。”

  多形式扶贫多渠道致富 贫困户也能得“分红”

  产业多样化、扶贫多形式,这是付楼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不但通过资产扶贫、低保政策兜底帮助脱贫,付楼村还把贫困资金入股到村集体企业里,贫困户无投入就可拿分红。拿粉条加工厂来说,条件好点的按5000元股份,比较差点的按10000块钱,入股后可以拿到10%的分红,保证所有的建卡扶贫户都有股份、有收入,实现了全覆盖。对后来兜底的9户贫困户还建了5000瓦的光伏电站,保证每户每年收入3000块钱。

  对于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教育投入扶持,王中伟积极为生病的贫困户联系医院,减免部分费用,发动社会力量为贫困学生捐助学费。

  村民苗雨田今年75岁,患有牙龈癌,现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因儿子不在了,留下一个孙子还没成家,2015年又因看病花了5万多,经济负担非常重。2016年年初,王中伟协调河南省肿瘤医院为其免费做了全身检查,并找来专家为他治病。后转院到开封市肿瘤医院,王中伟先是自费拿了3000元给苗玉田办理住院,又找了专家、院长帮其看病,协调开封市发改委和当地医院,把看病能减免的费用减免,降低医疗支出,并协调办理半月一出院报销的形式,降低了苗雨田的生活压力,还协调单位对口帮扶的支部——河南省金融监察局为其捐助5000元。

  苗玉田非常感激地说:“从开始到现在,王书记一直在关注我的病,还给我送了米面粮油,以前天天都是躺在床上,捂着脸,对生活毫无希望。现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买了价值3000元的生活三轮车,能骑车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王书记给的!”

  付楼村阅览室一角

  搭建投资平台 为培育产业再发力

  扶贫攻坚的路上,有艰难也有收获,有辛酸也有幸福。每一个扶贫干部的背后,都有常人无法理解的辛酸,每一份开花的扶贫成果里,也都有着点滴闪光的故事。

  付楼村原扶贫队队长郭洁是一名女性,在曾经的“五天四夜”里,因太过忙碌,曾带着孩子和老公在村委过夜。刚到村时,还被村民不理解,被村民口中的“扶贫工作是形式主义、 驻村干部是想提拔”等话语而被气哭。而最终,驻村干部用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心。

  王中伟的爱人快生了,但因整日整周的忙碌,难得回家,所以也照顾不到。

  “对得起百姓”,这是付楼村驻村干部们的口头禅,也是一致心声。他们时刻为村里着想,花小钱,办大事,连各种方案、设计都是工作队自己做。郭洁说,扶贫资金是专项资金,一定要用好。如今,付楼村的扶贫工作已成为试点,吸引了来自山东,云南、内蒙古等地的人前来考察学习。

  村支部书记赵六红说,王书记的扶贫工作做得很扎实、很到位,他一来就每家每户走访,连每个小孩都能叫出来名字。不但帮扶了贫困户,带来了产业,还为村修了下水道,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完工。在上级考核中,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有效缓解了扶贫状况。

  原扶贫队队长郭洁清晰记得,在王中伟来村那天,她曾质疑,一个省里来的小伙子,没有吃过苦,没有种过地,到村里能吃苦吗?没想到王中伟却能迅速投入工作,找政策、跑项目,不说苦不说累地为大家办每一件事,走村串户,把村民当做自己的亲戚来看待。

  郭洁由衷地说:“他把他的青春和汗水留在了付楼村。村民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一有困难,第一时间就是想到咱省里还有亲戚,省发改委是咱们的亲属,有困难找他们就不怕了!”

  外因促内因,压力变动力。昂扬向上的浩然正气在兰考继续发扬。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王中伟介绍,下一步,把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想参与村两委工作的群众,先放到粉条加工厂来干,经过锻炼之后,再从中选出后备干部力量,“村里6个小组,每个组选出来一个组长,一方面干村里的工作,一方面干企业的工作。还将改造一个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在村里办的业务,村民在村里就能办,全面实现奔小康的美好愿景,相信我们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