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在太行山中穿行“慢火车”在太行山中穿行

  从绿皮车到红皮车再到银白色的动车组,从普速车到空调车再到高铁,人们已经习惯于追求列车速度越来越快。突然从各大媒体、网站中听闻太行山里有趟逢站必停的“慢火车”,作为参加工作多年的“老铁路”,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困惑和好奇。9月23日,笔者一行从始发站新乡站出发,带着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亲身体验了一把颇为神秘的“慢火车”之旅。

  短短数个小时,笔者随着不停上坡、下坡、钻隧道、过桥梁的“慢火车”一路向西,用心体会着、探索着、解答着一些问题——这趟“串起”太行山区沿线众多村庄的列车,是如何成为服务百姓出行的便民车?方便职工通勤的连心车?催生旅游热潮的观光车?助推经济发展的致富车?

列车车次特写列车车次特写

  唯一,行驶于大山深处的“铁公交”

  “铁公交”来了!

  “哐当哐当,呜……”郑州局管辖的四等小站东坡站建在太行山脉腹地,在稍显狭窄的站台上,许多村民已等候多时,他们提着篮子背着筐,探着脑袋期盼着、等待着——一辆唯一联络外界的“铁公交”。

  村民口中的“铁公交”其实就是这趟“慢火车” ——6905/6906次旅客列车。这趟列车从河南省新乡站始发,终点站是山西省长治北站,短短232公里,却要停靠22个站点,全程运行5小时41分,票价21.5元。由于列车沿途站点多是太行山里的各个村,所以各个站点采取先上车后打票,村民们亲切称之为“铁公交”。

  虽然在这个高铁“霸屏”的时代,这种时速不足45公里、平均每10公里大约10分钟左右就要停靠一次的“慢火车”,显然与主流格格不入,但在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偏远太行山区,它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线,甚至是沿途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家住东坡站附近的李福生老伯是这趟车的常客,他每个星期都要坐车到长治看外孙,107公里的路途票价只要9.5元钱。这段路程如果乘坐汽车,频繁倒车不说,费用也要高出好几倍。

  据了解,6905/6906次旅客列车的最低票价只有3块钱,对像李老伯这样收入较少的山里人来说,“铁公交”是他们出行的最佳选择。

  “这列火车是村民与外面交流的主要桥梁,他们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菜、野果和家禽运到山外,换来必要的生活物资,同时还开阔了眼界和见识,为进一步脱贫致富奠定了条件。”在东坡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刘文辉说,“希望铁路部门一如既往地推行惠民措施,在为社会提供高速运输服务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多开行一些慢火车。”

  在22个站点中,孔庄是最特殊的一个站,它位于河南和山西的交界,是该车进入山西的第一站,处于晋煤外运的咽喉,也是郑州局管辖内唯一不通公路的站区。

  46岁的李进军是新乡供电段的一名普通电工,2008年来到孔庄站工作,至今已近10年。李连军的家在晋城,晋城地势高、河南地势低,由于从家到孔庄只有坐火车才能到,他通俗地把上班下班称作“上山下山”,并且一周才回家一次。

  “还好可以坐着火车‘上下山’,要不然通勤都是大麻烦。”因为村里没有集市,买菜做饭不方便,每次“上山”,李连军都会准备好一周的粮食和蔬菜。生活虽然清苦,但李进军依然乐在其中,“原来站内什么娱乐设施都没有,心情烦闷的时候只能对着大山吼一吼。现在铁路‘三线’建设越来越好,站区条件大有改观,工作之余能伴着青山绿水别有风趣。”

列车上开展“三乘”检查列车上开展“三乘”检查

  守护,运维58年的安全路

  6905/6906次旅客列车是河南省最后一列跨省“慢火车”,从1959年开通至今,一跑就是半个多世纪。58年来,数代铁路人承担着这趟列车的客运值乘以及线路维护,用优质的服务、规范的标准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趟‘慢火车’也算是进京车!”据现场添乘的郑州客运段北京三队队长赵义强介绍,6905/6906次旅客列车属于“套跑车”,所谓“套跑车”就是指这列火车不止跑一条线路,往往利用发车间隙跑一趟短途,然后才正式跑长途,相当于“小环扣大环”,这种“挤”时间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能。

  据了解,乘务员出乘一次就要三天,从新乡到长治跑慢车,从长治到北京跑快车。因为值乘周期长、运行地段险,这趟车的乘务员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发生缺水缺菜缺信号的问题,遇到雪雨天气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儿。“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职工和旅客。”车队总支书记张强说,他经常到这趟车添乘包保,每次都注意收集各类问题,并积极做好应对,尽所能整改完善,“时代在变,列车也在升级,但我们服务好旅客的心永远不变。”

乘务员正在粘贴安全标识乘务员正在粘贴安全标识

  6905/6906次旅客列车在检修中也“享受”不一样的待遇。由“火车4S店”郑州车辆段承担车体检修任务,他们会定期检修客车,除了整修转向架、制动装置等关键系统外,还要针对性地加强发电机组、电热锅炉、空调滤网的检修,确保列车供电、供水、供暖设备等设施正常使用。

  现年53岁的齐文举在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五车间任党支部书记,家住洛阳的他经常乘坐这趟车到沿线施工。干了半辈子的老工务齐文举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日子仍记忆犹新,“那时养护铁路很辛苦,成百上千人在线路上排兵布阵,费时费力不说,作业精度也不高。现在都是使用清筛车、捣固车、打磨车、探伤车等大型养路机械,线路维护高度集成化、科学化,再复杂的线路条件,都能让它‘病害’尽除。”

  从有缝钢轨到无缝钢轨,从人工养护到机械养护,随着科技发展,在这条崎岖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愈加平稳和安全。齐文举说,他参与了铁路六次大提速,更见证了这条线路的变化,未来,他会一如既往干好本职工作,用心守护住这条大山中的安全路。

专程来体验“慢生活”的城市旅客专程来体验“慢生活”的城市旅客

  情怀,享受“快节奏”下的“慢旅途”

  6905/6906次列车火了,为什么火?就因为慢。

  “高铁给旅客带来的是‘弹指一挥间’的快意,而慢火车带来的是‘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在河南某医学院读研的闵静亚是个文艺范儿十足的女孩儿。“青春需要昂扬的奔放,也需要朦胧的含蓄。”因为平时学业紧张,听网上说新乡有穿梭太行山脉的“慢火车”,她便专程买票体验一下慢节奏下的恬静生活。

  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太行山腹地较之喧闹的城市显得格外清幽秀丽,山雨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好似大自然的脉搏在动,偶有清风袭过,花香四溢,馨香扑鼻,吸引了很多像闵静亚这样的城市人,往日寂静的山村也随之热闹起来。

  59岁的孔二喜是孔庄村民,考虑到近年来孔庄的游客越来越多,女子又在外务工不常回家,老孔和老伴便把家里闲置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没想到一年竟带来4、5万元的收入。

  “上世纪70年代,这趟列车的最低价格是2角钱,后来涨价到1元钱,如今由绿皮车换成了空调车,价格也涨成了3元钱。”孔二喜说,这条铁路没有开通的时候,村民想要外出,只有赶着毛驴从村下面的白水河淌着河水步行一天才能到最近的城镇。

铁路职工乘坐“慢火车”在沿线通勤铁路职工乘坐“慢火车”在沿线通勤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高铁的普及为人们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诗和远方”已不再遥远。6905/6906次列车低至3元钱的票价,对于“驴友”们来说更是不能再棒了。

  每逢周末,乘坐这趟列车前来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也吸引着孔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巢”,他们通过推广农家乐、农产品,实现增收脱贫。“由从事较低附加值的农牧业转变为中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往日破败的乡村正转变为美丽的乡村,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铁路功不可没。”孔庄村支书孔新军说。

  孔庄的变化仅是一个缩影。如今,随着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上党、后寨、东坡等沿途乡村站点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前记忆中烟尘弥漫的运煤通道已然变成了现在鸟语花香的出行憩站。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慢下来的火车,给了村里人驻足等候、互叙乡情的时间,也给了城市人回归自然、释放压力的空间。一列看似被时代甩下的“慢火车”,却帮助一部分人留住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一种消融的质朴情怀。

  (郑州客运段 张 强 吕群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