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龙,二级教授,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突破奖获得者。32年来一直深耕于河南生物医药科研生产一线,围绕诊断、治疗药物领域关键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同行公认的创新性科技成果:如研发出第三代加样变色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盒,研发了世界首批SARS诊断试剂,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突破奖。创建了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室,建立了省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2项,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2项,其它新药证书及批件5个,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7项。发表论文53篇,专著1部,培养博、硕士115人。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61篇,主编专著1部。对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诊断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专家。

  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了“生物产业战略与产业创新”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是根据国家人社部办公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8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由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来自全国12个省(市)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70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参加培训。研修班邀请到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副所长毕胜利等十多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知名学者,开展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及现状、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病毒纳米药物治疗肿瘤的技术难点、新生物技术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个体化健康与营养对产业的影响等方面的教学和研讨。研修班日程安排紧密、内容既有前沿性的,又有实用性的,还有现场实训性的,内容丰富,学员们反响不错。

  问题:知道这次高级研修班,邀请了国内的好几位“大咖”前来授课,如病毒所的毕胜利、郑大的屈凌波、军科院的王升启,厦大的任磊等11名学者大家,还有知名生物企业的负责人,当然王教授也在其中,看到您讲课的题目是“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及现状”。请您介绍一下选这个课题的一些考虑。

  王云龙:是的。本次研修班,初心是让学员能学到真本领,不虚此行,同时好好担当起国家人社部的信任和委托。所以下功夫进行了认真筹备。邀请了非常知名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从学员反映来看,效果很好。在我讲的内容上,也是考虑再三,如果是讲某个方面的技术,总觉得受众面有限,讲这个题目,就能展开一些来讲,如我们如何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更大的作为。课堂上互动很多,让学员扩大视野,思考自己,找准突破点,鼓励创新。

  问题:王教授的研究领域

  王云龙:自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32年来,一直在生物医药研发一线,在重大疾病及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防控诊断药物开发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影响血源安全及社会安定的丙肝、梅毒、SARS、甲流感等诊断药物方面,阐明了中国人群感染后各优势抗原决定簇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检测用抗原决定簇组合方案;创建一步法氧化-还原蛋白复性、多标签快速表达、抗原基因关键部位密码子优化等技术体系,解决了诊断药物所需核心物质抗原难以可溶性表达及保持原有正确空间构象等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首创了加样变色、全程对照及阳性质控品无害化等产业化技术,完成多个抗原、抗体和酶表达、纯化、复性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带动了行业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为输血安全、重大疾病及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创新性技术,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

  问题:您所从事的工作,大多都是与传染病有关的,如艾滋、SARS、丙肝、梅毒。整天与这些病毒打交道,您就不害怕吗?

  王云龙:说实在的,现在人们对这些病毒的认识,已经非常客观冷静了。但是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出现“谈艾色变”类的反应,科研人员也不例外。但既作为科研人员,在社会出现恐慌的时候,应该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同时,哪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之后,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获得的。科研人员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才能取得别人不可能取得的发现。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病毒,有的是突发性的,没有预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上不断积累,在社会真正有需要时,能挑得动大任。同时,作为创新团队领头人,要身先士卒。可以说,HIV和SARS的成果,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非典时期,研发的SARS基因快速诊断试剂,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 SARS 防治提供了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被确定为国家科学防SARS供应基地,使我省在非典检测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被授予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我本人也被授予河南省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当时河南是没有病材的,当别人要撤离北京时,我和团队是逆流而上,是很需要些勇气的。

  问题:请王教授介绍一下团队和科研平台

  王云龙:开展科研工作,需要较好的科研支撑条件,才能持续地把事情做好。早在十八年前就成立了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建立了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科研支撑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随着科研工作的进展,适时组建了河南省生物医药博士后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生物制药教学团队,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梯队,为科研创新提供动力。

  问题:再回到您这次高级研修班的题目,您对行业有哪些基本的判断?

  王云龙:1、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加速期:具体表现为海外高层次科技人员华人占比较高,在某些技术和产业领域世界领先,如基因测序等,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生物产业具备成为下一轮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支撑行业的基本要素,将形成继信息经济后又一个重要经济形态,从世界各国对生物行业的重视程度来看,已形成共识,我国也不例外。

  3、从阿里、华大等公司和移动支付、高铁等技术领域弯道超车的例子可以做出如下判断: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使产业竞争中的传统领先者可能受其原有技术、理念、产业、组织的桎梏而丧失竞争优势,为新的竞争提供了赶超和跨越的“机会窗口”。生物产业亦如此。

  科研人员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有所作为。作为科研人员,需要像猎人一样去发现,像老牛一样去耕耘。多年来,几乎不停歇地陆续研发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甲流感HIN1、手足口病、人脂联素等生物快速诊断试剂。同时他和科研团队在加样变色、非均相杂交、预包埋活性保持、二级结构靶序列的选择、假病毒颗粒等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多产”让人目不暇接。累累的硕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2项,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2项、其它新药证书及批件5个、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7项。这些成就了他在我国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创新疾病诊断药物和相应技术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知名专家。也确立了他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科技功臣、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十大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的拥有者,树立了他在我国我省生物医药科技界领军人物的独特地位。

  据了解,近几年来,随着癌症病人的高发,王教授在潜心钻研让老百姓用得起效用高的抗癌药物的研发上。目前,许多抗肿瘤药物不具备靶向性治疗的特性,对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伤害极大,患者痛苦不堪!王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的靶向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