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南等7个省新设立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被确定为河南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之一。2017年4月1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挂牌启动,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站在了改革开放最前沿。

  按照区域划分,开封片区的功能定位有: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105项连点纷呈的创新案例”,并向全市层面复制推广13项典型创新举措。

  精准定位,打造产业集群体系

  产业为先,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将开封片区打造“234”产业集群体系:“2”即以文创产业和医疗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为亮点;“3”即以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新兴制造业、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三大制造业为支柱;“4”即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根据产业定位,开封片区在空间上规划为“一心四谷两港”,即:中央商务中心、文创艺谷、健康乐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国际物流港和国际商务信息港,7个功能分区形成互为依托、有机融合、富有创意的产业空间体系。

  在自贸区范围内,50%的空置土地为企业投资建设留足了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与周边预留5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11个服务业“两区”创新联动发展。在自贸区周边运粮河组团、开港经济带、郑开科创走廊等区域重点发展自贸区相关产业,最大限度发挥自贸区的引领辐射效应。

  政策支持,为自贸区打造新的发展机遇

  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具有其他经济区不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

  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国家自贸区负面清单从2013年的190项、2014年的139项、2015年的122项缩减到目前的95项,国家在自贸区内简政放权的力度逐步加大;享受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政府向河南自贸区首批下放了45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法定职权必须为”的原则,作为省级下放权限的承接单位,开封片区将全面办理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事项,进一步释放自贸区在自主决策、制度创新、探索实践等方面的空间和活力。

  河南省设立了自贸区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总部经济、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对新设立跨国公司总部企业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将优势资源集中向自贸区倾斜,在资金奖励、用房补贴、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营商环境系统集成制度创新,高标准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按照“极简审批、极速效率、极优服务、极严约束”的要求,致力打造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国际通行的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开封片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政府效能、企业负担、要素支撑、宜居环境等8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和101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估系统,全面展开了营商环境评估与建设。

  大力度缩减行政审批,放宽准入门槛,能放尽放,能简尽简。放宽经营范围限制、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注册等,推行许可默认备案、信用承诺即入、证照脱钩助推等5大类50条商事便企举措。在全国率先推出“22证合一”,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35证合一”,将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自贸区范围内实行多规合一,凡符合规划的备案项目,通过承诺视同立项,实行“先建后验”。

  实行事中事后服务式监管,建立了与投资贸易便利化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实施事中事后全链条服务式监管,通过双随机抽查、双告知推送、信息互联等综合监管新模式,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正常企业每年检查次数较过去减少80%;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了”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窗发证、一链监管、最多跑一次”的“六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设立了“自贸通”126政策服务平台,以最直接高效的形式,为企业投资置业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