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9月28日,央视特别节目《直播黄河》将镜头聚焦开封,在黄河安澜、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的“开封做法”。

  东坝头治沙往昔回顾,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节目组首先将镜头对准兰考县东坝头,这里地势险要,有“豆腐腰”之称,通过影像资料再现了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查风口、追风源,造林防沙、育林封沙、翻淤压沙波的光辉岁月,并多次调查,确定在全县种植以泡桐为主要树种的生态防护林,根治40万亩沙化土地,26万亩盐碱地,1600个大小沙丘波澜壮阔的历史。

  镜头转回今日的兰考,以发展生态农业为解决黄河滩区历史沙化问题的绿色钥匙,推进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绿色生态体系,助力群众增收。尤其是报道了在原来泥沙沉积的盐碱地上种植2.7万亩紫花苜蓿,防风固沙改善生态,让黄河滩区这片生态发展的洼地,变为颜值高又增收的聚宝盆。

  一城宋韵半城水。报道组乘坐游船徜徉在开封西湖上,从水面视角打开开封水生态治理的壮美画卷。

  无人机盘旋,开封西湖美景一览无遗。镜头中一汪碧水的连绵数里,一望无际,岸上市民游客者众,还有湖面上一群群低空觅食的白鹭和鸬鹚,共同构成了一幅人、鱼、鸟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开封西湖是一个全开放式的景区,2014年对外开放,水域面积达8000亩,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里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最喜欢的打卡点,以及城市的新地标。

  要知道十年之前,开封西湖是一片荒芜,黄沙满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市对所在村落进行了整体搬迁,建成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还招商引资32个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现在这里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开封六区之首。

  镜头伸向距开封西湖7公里的黑池。画面众沉淀后的黄河水,顺着西干渠流入开封西湖;黑池东侧还有一个柳池,部分黑池水通过连接渠进入柳池,经过这两个池的二次沉淀,成为广大市民最重要的饮用水。

  报道组还对开封市今年正式启动的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报道。镜头中,挖掘坑内宋、元、明、清等朝代遗迹并存,有力证明了多个朝代在这里借助黄河水系推动发展。

  一大早,行走在开封的南护城河畔,呼吸着新鲜空气,放眼望去满是绿意,河对岸古朴的明清城墙下是环城公园,其上群众往来穿梭,在美景中休闲健身不亦乐乎,报道组来到我市“一渠六河”综合治理工程,感受开封一城古韵半城水的气韵。两年前,这里还是掩鼻绕道的臭水沟,如今工程完成,这里被清水贯通,昔日黑臭水体变成了生态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十湖连通”“一渠六河”等水系工程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了河道淤积、水系连通不畅、黑臭水体等老大难问题,不仅连通了开封的新老城区,也连通了开封的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逐步再现了“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历史风貌。

  此外,开封还以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串起了散落在各地的文化珍珠,以水润城、以文化城,切实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的获得感。如,开封文化客厅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可以现场体验制作木版年画、汴绣,欣赏北宋贡茶茶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面对面交流,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十湖连通”工程打通城内互不相连的水域,坐上游船游览大宋御河,沿途包公祠、翰园碑林、天波杨府等景区风景尽收眼底,连通生态活水,更激活文化活水;夜幕降临,水系岸上飘满烟火气,富有开封热色的夜市正红火上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村在黄河边种的万亩菊花盛开了,多漂亮,现在我们每天都在这摘菊花,摘完之后送往乡里的合作社加工,这不仅让家乡更美了,还让我我们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节目中,祥符区刘店乡村民李红艳向报道组高兴地介绍。

  从治水到亲水,北方水城获新生。报道组介绍,七次被淹的开封城,如今变水害为水利,在一城古韵半城水的底蕴中,通过水生态治理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北方水城,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共生。(开封网信办 张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