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锅钉铬钯,钉到腊月二十三,发面火烧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烧豆腐;

  二十六,割块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贴花花;

  二十九,去灌酒;

  年三十,包扁食饺子;

  大年初一,穿新衣裳磕头作揖……”

  在豫西伏牛山区,一进了腊月,就有了年味儿,晚饭过后事,便有扎堆玩乐的孩子相跟着唱这个儿歌。每一句后都带着方言儿化音,唱得有滋有味,响彻整条街巷。若在平常日子里唱这首歌,大人会狠狠剜你几眼,没好气地训斥:“好眉好眼的,发啥臆症?!”但腊八粥喝过就不一样了。人们听着这儿歌,会感到“年”逼近了,连空气里飘散着的年味都嗅得到了。

  母亲会早早到老十字街口百货楼挑选花布,拿出攒了一年的布证,一尺一寸一毛一分地算来算去。家中的老人需添身蓝洋布衣裤,正好和几个孩子的裤子扯成一块布,套着裁剪可以省下一尺多。平时二妮蹓蹓大妮的“残儿”,过年,可要每人都做件花斜纹的新罩衣。鞋帽柜上那条红白条纹交织的围巾真好看,厚实实的,风雪天围肯定暖和,从上冬到现在问了几次价钱,终于下决心买下,走亲戚时围多长面子,还要给孩子们每人买了双新袜子。

  终于等到二十三,头天晚上临睡前揉好发面,放到煤火灶台上。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到西街肉铺去排队割肉了,膘越厚越好,不要有骨头。下午先烙一筐小而圆的原味烙饼,最后必有一只大大的,盖满整个烙饼鏊子的“团圆饼”,吃时按家中人数切开,每人一块。外婆说吃了,在“逃荒”时,才不会和家人失散。“团圆饼”里面夹了碎板油、葱花和盐,烙到两面黄焦时,隔着好几家都能闻到香味儿。剩下的肉煮烂切块和萝卜、粉条、海带一起炖,大杂烩的香味飘起来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就开始催人了。一大碗炖菜一块饼,混着鞭炮的硝烟味儿,吃得那叫一个美。吃完以后,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玩开始在马道里“藏马虎”,或者“掉龙尾儿”“指星星过妖”等游戏。玩得开心,不知哪一位带个头,大家此起彼伏地唱“钉锅儿钉铬笆儿,钉到腊月二十三儿,发面火烧祭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