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孤独症困扰大学生 竞争让同学关系十分微妙(3)

2010年09月04日10:17      新华网             _COUNT_人评论

周围都是我的对手
周围都是我的对手

  压力和竞争奠定了大学生活孤独的基调

  从成为大学生的这一刻起,就业的压力以及与周围同学的竞争关系奠定了大学生活孤独的基调。大家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在社团、实习单位磨炼,而友谊在与前程的较量中被不断挤压,变得越来越让人无暇顾及了。

  才进入大一,高翔就参加了学院为新生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名企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本以为就业、考研(论坛) 离自己还遥远的他,也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很快,高翔开始强制自己把时间尽量多地放在学长学姐所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那些地方。慢慢地,他与朋友的通话时间从每天半小时,缩减到每天15分钟、5分钟,后来由于社团开会、写活动策划等大量事务缠身,他经常整个星期也顾不上跟朋友联系。即便知道这样下去会让自己远离原来的朋友圈子,他也只能选择继续忙碌下去,因为“时间有限,前途要紧”。

  相互的竞争关系让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高翔说,大学几乎所有消息都要靠自己打探,“不要还傻傻等待班长或者团支书的消息”,特别是一些选拔性的重要活动,不会有人主动在你面前大肆宣扬并邀请你一起参加的,如果错过了张贴在某个角落的通知,就只能怪你搜索信息的能力太差,“朋友,大多数时候都是向你炫耀比赛成果,而不是跟你分享参赛信息的那个人。”

  在吃过一两次亏以后,高翔开始学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各大论坛搜索最新消息,但论坛上的人也不见得会乐意告知所有的事情,发个求教帖被人拍砖是常有的事儿。“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上网搜搜就能解决了。”——这还算是客气的回答,遇到坛友心情不好时还会被骂“脑残”。后来他也学乖了,每次发帖提问时,都会在标题前加上“土问”、“弱弱地问”等词语,以防挨砖。

  在高翔的记忆中,只有到了开一些无关痛痒的会,或者那种凑人数的讲座时,就会接到无数朋友的电话和短信。“与其有这样的朋友,我宁愿一个人!”他说。

  “越是害怕就越是被动!”在湖南上大学的郭松是个十分主动、好交友的人。进入学校后,他办了每月1000条短信的包月套餐,有事没事他总喜欢给认识的朋友群发短信,看到天气异常就告诉大家“我这里刚刚打雷了”,食堂师傅哪顿做得不合胃口了他也会广而告之“今天饭菜好难吃”。

  “谁回复我了我就继续找话题聊”,经常“骚扰”同学的结果就是郭松跟许多人都成了朋友,他知道大家每天正在经历着些什么,谁有了心事也首先会想到找他诉说。“其实大家离开家都很孤独,很需要友情,我只是比较勇敢地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大学生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