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能一举夺魁高中状元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但现在,高考体制下催生的一批批状元却不断遭受质疑。他们进入大学、走向社会后的种种表现,似乎并没有因为状元的特殊身份而更加显赫。据《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恢复高考三十三年来全国1120名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低于社会预期。
前期教育埋下隐患
近几天,北京市人大附中毕业生李泰伯以703分夺得理科状元,最终却被国外诸多名校拒之门外的消息传遍网络,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热烈议论。
一位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国外高校对中国的高考制度一向存在“刻板偏见”,之前一部分高分出国留学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或想象力方面的短板,给国外大学留下了负面印象。在我们这边标榜的一流学生,出去后却成了次生品。这也折射出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学生为了分数,忽视了真正需要提高的能力。
笔者因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国外名校的自由、思辩氛围有切身的体会。在课堂氛围方面,国内公办教育与之相差很大。甚至可以用“迥异”一词来描述。印象较深的一次经历,课前某学生没有准备当天的内容,正好又被提问做阐述,该生站起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洋洋洒洒说了十分钟,听上去每一句都合理,也无懈可击,仔细想想又全不在点上,于是全体学生起立,为其鼓掌三分钟。当然,是倒掌。
“现在决定未来,”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想让那些状元在未来有更出类拔萃的表现,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而不能只注重分数教学。
据悉,这种发展苗头在课外辅导领域已经有所体现。
优能教育的国家玮老师表示,在励志教育、课堂幽默方面,优能继承了新东方一贯的教学特色,给学生创造出优越的学习环境与积极心态,这是行业内其他教育辅导机构所不具备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对接,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调动起积极性投入到学习当中;另外,除快速提分外,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一直备受关注。据他透露,优能近期筹备开设的国学类课程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尝试与探索。
社会诱导不断膨胀
复旦大学研究室一位负责人称,高考状元职业发展成就低于社会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过于追逐名牌院校和热门专业,忽略了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不应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选择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通过初高中阶段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熏陶,努力优化学生的价值观,加强引导、注重培养。
“对于高中生,尤其是高三毕业生,优能价值观可能为学生未来做出合理选择打下预防针,”深谙传播学“皮下注射效应理论”的国家玮说,优能学校的老师总结过学生能够考取国内外名校的原因。他认为,老师需要认真做好三件事情:教学生怎么做人、教学生怎么考试、教学生怎么求知。这些理念都会通过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与思维中,对高考以及走向社会的长远选择产生有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