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美国孩子最幸福的并不是课后的零作业、也不是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的轻松愉悦、更不是他们不用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而是他们拥有作为一个孩子本应有的犯错误的权利。

  我刚到美国时,有一堂小学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在那堂课上,老师问从美国洛杉矶到中国的上海去,可以利用哪些方法?一位从印度来的学生说:“我喜欢坐火车,坐火车去”老师说:“中间隔着太平洋,没有铁路,怎么办?”学生说:“修条铁路吧”老师说:“铁路得修在陆地上啊”学生说:“不是可以建桥吗?”老师说:“一条河,或者一条较窄的海峡,可以建桥,但太平洋太大了,一万多公里,水也很深,桥墩没地方建,怎么办?”学生说:“我知道,可以建浮桥,不用桥墩”老师说:“浮桥是个办法,但现在的浮桥距离都是不太远的,太平洋不仅远,还有很大的海浪,还有洋流,这些因素决定了建浮桥几乎不可能”学生说:“那就挖隧道吧,那样不怕海浪和洋流”老师说:“这比建桥有可能性,但你想一想挖隧道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另一个学生抢着说:“花钱太多了,这得花多少钱哪!”又有一个说:“这么长的隧道,到哪里换氧气呢?人都会憋死的”老师说:“你们再想想还会有什么问题?”有的提到了如何给火车加水的问题,有的提到了乘客没有地方散步和活动的问题。

  这就是美国教育对孩子犯错误的宽容态度,并在尊重孩子犯错误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做出的任何回答老师都不会简单地说“对”或者“不对”,而是从孩子给出的答案中找出其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鼓励,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引导式思考,而不会像“对错式”教育一样,一句“答错了,没有火车!”就把学生给顶回去了。

  因此,对于美国孩子来说,犯错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即使是犯错了也不会受到任何批评,反而会得到老师和家长“再试一次”或“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的鼓励。这也难怪在美国哪怕很小的孩子都能够很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对别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大有不畏权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但是你再仔细听,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说得也许不是完全正确但却有合理的部分,而且美国孩子很少对别人的观点直接提出对或错的评判,而总是习惯于进行合理性分析。

  人的认知都是从无知开始的,这是一个过程,错误也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部分,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错误不但不会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反而会加速孩子的认知和理解。在一堂以“垃圾回收”为主题的科学课上,要求孩子在纯英文的环境中与高科技白板上的课件内容进行互动,对垃圾进行分类。当时一个孩子在分类时放错了垃圾桶,这时互动白板的动画立刻出现了“再试一次”的英文及表情,老师也并没有立刻告知“不对”而是在一旁不断地鼓励他再试一次。这其间,无论孩子做错了多少次,你只会听到一个声音,那就是“再试一次看看?!”孩子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时老师会和同学们一起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孩子此刻也是极具成就感地感受着属于他自己的成功。

  这种试“误”式的教学方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从小培养孩子对错误的正确认知和态度,让他们未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

  本文转自《Sally少儿英语教育》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