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1年我国恢复高考(论坛)制度以来,每年的高考从报名到考试再到录取,都是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高考要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年教育部都会传出要对高考进行改革的风声,但是每年都没有变化。似乎是为了促使高考改革的发生,清华大学于2009年5月1日,地处沈阳的东北育才中学迎来60年校庆会议上,与全国几所顶尖高校协商结盟。很快,2009年10月,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且在2010年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联合笔试。
至此,“华约”形成。随后,北京大学联合香港大学等7家院校(后增至13家院校)成立了“北约”同盟,紧接着,以同济大学为首的8所工科院校成立了“工盟”。
这场招生大战很快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支持的一方说:一次考试,七校互认——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反对的一方坚持:“北约”、“华约”连横合纵,就是为了抢生源“掐尖”。在笔者看来,高校结盟自主招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上,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从大的方向上来讲,也算是为了高考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掐尖”一说,也并非全无道理。三大联盟的学校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校,虽说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招生方向不同,但是还是有联合抢生源的嫌疑。况且,高校结盟对于农村出来的学生,所谓的“减轻学生负担”一说并不成立,对于家境贫寒的优秀考生来说,想要考取名校就必须去各大城市进行面试,这笔车旅费、吃住费用,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这批高校的结盟让人十分的费解,“北约”13所高校和“华约”7所高校中文理混合,“工盟”中也是工科院校混合着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这样的文科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