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成都设仿真城市让小学生竞聘公务人员的招聘笔试举行。来自12所小学共有1200名小学生参加了笔试,竞争“天府小城”市长、警察局长、教育局长、卫生局长、记者等“稀缺岗位”。
在教育现象学的研究中,“生活世界”一词既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也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原因有二,一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强调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回避真实的生活世界;二是因为教育就是教育,教育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的生活世界,因此需要想象真实的“生活世界”。成都让小学生去笔试竞聘仿真城市的公务员,就是想象的 “生活世界”,让学生模拟、参与,这是教育观念进步的表现,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值得鼓励和提倡。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两个尴尬的现实。一是教育想象的“生活世界”越来越单调,从小学到大学,99%的都是“当官”,“假如我是一名市长”,“假如我是一名局长”……二是教育想象的“生活世界”越来越走入歧途,将“生活世界”变成了“世俗世界”的代名词,翻开媒体,学生“跑官”、“卖官”、“买官”的事情已经都快算不上新闻了。
学校不是一块与世隔绝的 “静土”,教育必须关照生活世界。但是,生活世界是复杂的,是多样的,“当官”仅仅是很小的一项内容,除了“当官”,还有经济、文化、技术操作、经营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等“非日常生活世界”。教育想象的单调,必将造成真实生活世界的单调。成都的小学生之所以去参加本次“天府小城”公务员招聘,相当多的答案就是“现在社会上最Good的工作就是公务员”、“想过一把当官的瘾”。在这样单调的认知之下,近年来越来越热的“公务员考试”和“权力越轨”,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一点:学校是个培养高尚的地方,培养高尚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确实如此,教育来自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如果纯洁的校园都不以培养高尚为己任,我们的社会使命和道德将何处安放?如果简单地将教育想象的“生活世界”等同于“世俗世界”,道德教育又将何以为继,“育人为本”又如何实现?成都让小学去模拟“公考”本身没有问题,但在“仿真”的设计方面却不应该如此简单。没有高于现实的“仿真”,只会对学生潜意识中的政治运作强化路径依赖,根本激活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也更重要。我们的教育想象正在驶入迷雾之中,社会不能不警惕,教育者更应该反思和警醒。(郭文婧)原题:教育想象的“生活世界”不应都是“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