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高校招生录取已接近尾声,但各种高考诈骗案却频频发生。骗子为何盯上高考?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有利可图”,一则“有机可乘”。
“有利可图”不须赘述。作为关乎成千上万考生前途命运的国家考试,高考几乎形成了“产业链”,“高考经济”蕴藏无限商机。骗子们也看到了这一点,自然也想浑水摸鱼。
“花钱买分数”、“交钱包录取”,这些挑衅现行高考制度的说法看似吹牛皮、忽悠人,可是偏偏有人信以为真甚至上当受骗,究其根源,是因为目前的确存在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
且不说各类高考作弊花样翻新、“手段高超”,种种弄虚作假十分猖獗、令人震惊,仅仅从近两年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乱象,就让人们对这项制度产生“信任危机”。高考加分的宗旨本来是照顾或奖励特殊考生,为统一高考增加一定的灵活性,可是,在一些省市,花钱上“航模培训班”或“武术强化班”,就可以获得高考加分,一所中学获得加分的学生数竟占全省加分考生的一成。这种变相“花钱买分数”现象不仅严重损害考试公平,也误导家长相信:“交钱包录取”也不是没有可能。
刚刚了结的“罗彩霞案”、尚无定论的“林琳案”,使得考生“假作真时真亦假”。对此,人们不禁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高考,到底还有多少“狸猫换太子”?还有多少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统一高考的制度设计是以公平为原则的,可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难以治理的种种招生乱象不仅让国家统一高考“蒙冤”,也给了不法之徒和骗子们可乘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