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务贫困群众 助力脱贫攻坚-郭晓鹏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来源: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官网

  推荐单位:叶县叶邑镇人民政府

  一棵树苗可以改变自然,也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一个信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培育好树苗,种出优质的果子,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郭晓鹏是叶县叶邑镇段庄村人,现年31岁,中共党员,现为叶县博汇林果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扶贫科技特派员、省派叶县第一团支部书记,河南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返乡创业的他,利用自身掌握的林果种植技术,筹建“林果扶贫产业园”,每年安排临时用工18000余人次,带动200多户贫困户靠林果种植摆脱贫困。他创建的“残疾人再创业基地”,让50户残疾人以树苗入股的形式每年享受固定分红;该模式推广至叶县18个乡镇(街道),800余户残疾贫困群众受益。

  先进事迹被《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凤凰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先后荣获平顶山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平顶山市第一届乡土拔尖人才,平顶山市鹰城新青年脱贫攻坚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平顶山市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先进个人奉献奖,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一、情系桑梓的“新农人”

  在外打拼的经历中,郭晓鹏看着不少果农,住着小洋房,开着小汽车,生活富足,再想到自己家乡的农民种植玉米、小麦等普通粮食作物,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郭晓鹏意识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想改变乡村面貌,还是要立足土地做文章。他便萌发了回乡发展的想法,希望把好的农业项目带给乡亲们,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打定主意后,郭晓鹏便到全国各地考察农产品,四处学习果树种植、管理技术。一次,在陕西隰县考察梨树种植情况,他遇到了一位种梨的老果农。老果农家5亩半梨,年收入高达53万元,所产的梨卖到了14元一斤。郭晓鹏被这组数字深深地震惊了,也直观的感受到高新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差距。他想如果在老家种玉米、小麦每亩地年收入只有500元钱,5亩半地也就不到三千元,为啥这里可以做到如此高产高效?如果把这项技术成功带回家乡,那家乡的人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受到触动的郭晓鹏毅然放弃在外的高薪工作,于2013年返乡创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利用土地优势致富,郭晓鹏考虑良久,决定发展林果业,试种新品种梨树,发展高效农业。梨清凉可口,止咳化痰,是全国销量非常大的水果,而且对气候、土壤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本地种植。

  2013年,郭晓鹏在段庄村流转30亩土地试种梨树。这块地是砖厂废弃地,雨天涝、晴天旱,土质差。他说:“我就是要在最差的土质上繁育最好的种苗,种出最优的果子”。

  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自己并非农业“科班”出身,郭晓鹏便通过书籍、网络不停地学习梨树种植技术。他跑到各地的高新农业博览会、各地的农业研究单位,四处拜师学艺,从一个对农业陌生的销售人员,变成了今天能对梨树管理技术游刃有余的“田秀才”。

  2015年,郭晓鹏注册成立叶县博汇林果有限公司,选育奥世红梨、黄宝石梨等60多种国内优良梨树品种,打造红梨种植、育苗基地500余亩,迅速发展成为以培育、销售梨苗及果品购销为一体的新型专业化企业,并以此为载体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带领发展林果种植。

  二、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扶贫扶智先扶技,治穷治心先治愚。“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不仅难以改变贫困群众贫穷的面貌,而且贫穷还可能延续到下一代。所以提高贫困群众脱贫意识和脱贫技能,是消除贫困、阻断贫困代代传递的根本所在。

  2016年,郭晓鹏以河南省扶贫科技特派员、省派叶县第一团支部书记的身份,分包扶贫联系点叶邑镇段庄村、大王庄村、朱岗村和廉村镇牛王庙村,专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还对周边4个乡镇的百余户种植户传授果树技术。他一次又一次地走进田间地头,针对每个季节、每个果树品种,对每个果农都进行实地管理培训、技术指导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传授。几年下来,文质彬彬的“书生”变成了“泥腿子”,他却说,越像农民越好,这样更接地气。

  叶邑镇大王庄村的果农王永种植了梨树和葡萄,但由于技术缺乏、管理粗放,种植将近四年的果园都没有挂果,直接损失30余万元。经过郭晓鹏一年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今年王永的葡萄、梨正常挂果,产量达到10万斤以上,王永本人也看到了希望,原本想舍弃的果园,又出现了勃勃生机。像王永这样,通过掌握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例子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郭晓鹏三年来已累计为种植户解决种植难题80多个,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郭晓鹏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做成小卡片,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就发给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他经常告诫农户,一定要自己学会修剪、打药这些技术,不能过分依赖技术员,真正掌握了技术每年每亩至少省下1500元的管理费。

  家住叶邑镇思城村的罗妹妞今年已经66岁,左腿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中五口人,孙子、孙女都要上学,老伴儿身体不好,全靠儿子一个人养家,生活十分困难,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的腿连电车都骑不了,每天都是邻居骑电车捎带着我来干活。晓鹏人好,地里的活儿我能干了干点,干不动他也不要求我,每年还给我发8000多块钱。”罗妹妞说着掉下了感激的眼泪。

  目前,郭晓鹏的博汇林果扶贫脱贫产业园每年安排本村26户贫困群众固定就业,每年临时用工18000余人次;带动全县200户贫困户发展林果种植1500多亩,户年收入均超过10000元。

  三、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为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郭晓鹏采取“公司+贫困户+互联网”的形式,帮扶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段庄村贫困户焦双志,父母常年有病,妻子离婚出走,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女儿,几亩薄田维持生计都十分困难。

  郭晓鹏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赁了焦双志家的土地,并吸纳其本人来公司做销售员,安排他的父母在“扶贫脱贫产业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家年收入在3.5万元以上。去年,焦双志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

  为了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郭晓鹏把叶邑镇的段庄村、夏李乡的彦岭村纳入产业扶贫试点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凡贫困户均可优先种植公司新品种梨树,待第三年梨果收益后,以低于市场一半的苗木价格返还种苗资金;对于特别贫困的贫困户,直接免费提供种苗。此举一下带动了两个村100余户贫困户种植梨树500余亩。

  目前,郭晓鹏已带动该县范围内种植梨树2500余亩,其中贫困户200余户种植面积1800余亩,且种植面积还在并不断增加。

  另外,郭晓鹏十分关注残疾人的脱贫问题。“他们通常缺少劳动力,并且对生活没有信心。”郭晓鹏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

  2017年,郭晓鹏创建的“叶邑镇段庄村残疾人再创业基地”挂牌成立,他免费为叶邑镇50户因残致贫人员发放价值10万元的“奥世红梨”梨苗。残疾人持树入社,由郭晓鹏提供技术支撑,专人负责管理运营,产生收益后,入股的残疾人均分效益,目前梨果已经被客商预订,2019年初果期收入每亩8000元以上,丰产后可达20000元,直接实现了贫困户彻底脱贫。

  他创新的这种“基地+残疾人+入社分红”的模式受到各级残联充分肯定,并将该模式推广至该县所有“残疾人再创业基地”,800多户残疾人因此受益,并彻底摆脱贫困。

  四、大雁群飞头雁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新时代,需要和呼唤更多像郭晓鹏这样的好青年,争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郭晓鹏对鲁迅先生的话十分认同:“青年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他希望自己可以用自身所学,像一束火苗,照亮更多贫困群众的脱贫小康路。

  平顶山市致富带头人风采展示:

  平顶山市宝丰县优秀致富带头人——余建通

  平顶山市郏县优秀致富带头人——王广正

  平顶山市汝州市优秀致富带头人——焦红飞

  平顶山市鲁山县优秀致富带头人——姬延召

  平顶山市叶县优秀致富带头人——刘自超

  平顶山市叶县优秀致富带头人——郭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