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美食>正文

美食三重恐惧症 珍贵的食材吃多了也会腻

A-A+2014年12月19日11:38新浪时尚评论

  导语:过去几年,基于工作,我患了三重“恐惧症”:鹅肝、牛面珠和北海道带子。

带子菜式带子菜式

  我并不是晒命,我是很幸运的,工作生涯一直与饮食和旅游挂钩,用餐的食府皆偏向高档次,问题是,高档食肆采用的食材自不然重叠,只是重叠的程度出乎意料的多。我知道,做这种投诉难以博取同情,不是太多就是过量,哪怕是人间美食。

  鹅肝这东西,在香港的普遍程度令人感到诧异,当大家似乎越来越关注健康,又越来越维护动物生存权益,鹅肝却像逆市行舟,变成香港很日常的食材。某程度上,是自从6至7年前新派法国菜在香港掀起风潮,鹅肝便开始在普罗大众中大肆流行。

  你以为只要不吃法国菜,就能避开鹅肝?好不幸,高级中菜馆也广泛采用,既为传统食肆带来异国风,又能加强食品的豪华感,使售价得以提高,因此连中式点心食品如煎饺、咸水角都以鹅肝做馅料,累得我无论在吃中菜或西菜,都好像殊途同归在吃同一块鹅肝,心肝脾肺肾未发出警号,味蕾已先焖出鸟来。

  我喊怕的另一食材,大概是牛面珠,它并非最新事物,大埔群记的牛面珠河粉早就打出名堂,少数西餐厅亦作烹调,后来在几家高级西餐馆开始供应,便迅速成为全城最受追捧之作,牛面珠从此像厉鬼,走到任何法意欧美餐厅,甫打开菜牌,它就幽幽的飘出来。

  不少厨师都标榜把牛面珠悉心慢煮,3小时、5小时、10小时、15小时……在所不计,好像时间越长代表品质越好,有些餐厅经理向顾客推介时,还会强调一只牛只得两块面,所以牛面珠的供应相当有限。但事实上,牛面珠只是下价材料,与牛扒没法相比,被抬举为上等菜,某程度上是餐厅节省成本、赚尽利润的妙法。

  至于带子,其实我喜欢它,但北海道带子真的泛滥到极点,由高级的铜锣湾竹寿司到平民拉面店,从四季酒店的米其林星级法国餐厅Caprice至街坊街里小炒王,在朋友的婚宴酒席或是大小机构年度大餐,均以北海道带子做招徕,叫我情何以堪?虽然北海道带子是有大与小、急冻和冷藏、便宜及昂贵、熟食与刺身的分别,却都是一式一样的带子,而且我们心底里都知道,这款带子经解冻后稍作香煎,配上酱汁和蔬菜就可奉客,只需简单的烹调技术,自己在家都做得来,根本看不出厨师的真本领。

  在一个理想主义的国度,我们都希望所有厨师努力而创新,所有餐厅各自精彩、百花齐放,但在金钱挂帅的商业社会,跟风是最容易兼最安全的经营之道,你有的我也有,我就不会蚀底。不过,追求容易与安全的代价,就是面目模糊失去自我。常常发掘新食材的置地文华东方酒店Amber,其菜单是城中厨师最爱“参考”的对象,主厨Richard Ekkebus说:“被抄袭也是一种恭维,唯有再继续努力寻觅新东西。”确实,只有不断研发与开拓,才可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

  作者简介:陈俊伟,香港旅游饮食作家,曾出版《爱上自游自学》、《出门赏京都》、《京都大阪神户奈良名古屋和歌山食玩买终极天书》、《寻味葡萄》等书籍。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