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淅川:水清民富双赢的探索

A-A+2014年5月6日08:18南阳日报评论

  □马良泉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与渠首所在地,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流的政治责任。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随着调水工程的推进,淅川越来越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今日淅川,已不仅是淅川人的淅川,更是全国人民的淅川。必须立足水源地的特殊县情,着力在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努力探索实现水清民富的最佳途径。

  树立一种理念 生态至上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成败在水质。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起,近40万淅川移民抛家舍业,割舍亲情,远走他乡,淅川也由此成为“全国移民大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淅川大批良田被淹、工厂被关、基础设施被毁,境内水域面积由362平方公里增加到506平方公里,占整个库区水域面积的48.2%,所辖区域全部处于水源核心区。随着移民工作的结束,水质保护成为淅川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在全县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党员干部深化思想认识:“保水质”是首要的责任、慨然的担当;水必须清,这是淅川人抛家舍业铸就的庄严承诺,是沿线亿万人民的安康所系,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我们提出一切发展都必须以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为前提,一切发展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保护水质为衡量标准,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生态至上理念,坚持生态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做到“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入清水里”。

  寻找一条路子 生态经济

  淅川地处秦岭余脉,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库区生态十分脆弱;身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10万余新老移民、5.3万半岛农民和环库区20余万农民,仍然依赖岗丘薄地从事传统农耕。京津要调水,百姓盼致富。保水质,生态和环境这条“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经济要发展,但环保这条“高压线”不能碰。既不能守着青山绿水受穷,也不能踩着垃圾污水致富,究竟该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认为,对淅川来讲,生态是政治,也是经济。既要讲政治,又要讲发展,这两者的结合点就是生态经济。只有把生态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才是淅川发展的不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不只是责任,不只是压力,生态搞好了,生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态也是经济,生态也是我们一笔永远的财富。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生态经济这条主线,强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由被动的生态保护向主动保护转变、由单纯保护向与发展并重转变、由单纯抓生态向与群众致富转变,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之路。

  运用一个机制 市场运作

  发展生态经济不是一句动听的口号,而是一场产业发展的革命。发展生态经济,关键在机制,我们大胆运用生态机制,在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的同时,注重激活市场主体作用,让企业唱主角、当主体,把产业发展推向市场,以市场竞争引领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路子。我们主打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的金字招牌,出台扶持政策,吸引省内外开发商把目光投向荒山坡,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催生了四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招商引资型。把荒山荒坡等适宜茶叶、金银花生长的土地资源包装成一个个项目,对外统一招商招租,企业自主投资建设,自主管理经营,自负盈亏。二是龙头带动型。由当地企业围绕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转型发展。三是股份合作型。有一定种植基础的地方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并投入一定的发展基金,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种植、统一管理,经营风险股东共同承担,投产见效后按股份分红。四是大户承包型。鼓励有实力的个人通过土地流转、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实行规模经营。“毛堂的茶叶九重的金银花,盛湾的石榴荆关的桑麻。”这句顺口溜形象说出了淅川生态经济的喜人态势。

  实行一套举措 服务保障

  为加速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我们切实转变职能,积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及考核奖惩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和跟踪服务上,充分调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最大化激活生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领导力量跟着生态产业上。县四大班子领导捆在一起抓发展,“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同时,实行“每周一推进、每月一排查、两月一汇报、半年一观摩”制度。二是配套政策围绕生态产业定。围绕茶叶、金银花、石榴、玫瑰、竹柳等高效生态产业,一个产业一套扶持政策,从基地建设、苗木补贴、产品加工、品牌认证、市场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三是信贷支持随着生态农业走。列出信贷专项扶持资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提供贴息贷款。四是政府服务跟着生态农业转。党政主要领导围绕生态产业发展现场办公,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密切协作服务生态农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基地建在哪里,水、电、路等项目跟进到哪里。

  三年来,先后引进亿隆集团、丹江缘茶叶公司等65家企业,使20万库区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目前,全县新发展生态产业2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质基因库、河南省最大的桑蚕基地。我们的目标是,3年内力争形成10万亩金银花、10万亩茶叶、10万亩竹子、6万亩玫瑰、6万亩湖桑的产业格局,5年内基本消灭淅川境内大面积荒山。

  今天的淅川,全县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5.3%,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优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保持在310天以上。科学发展未穷期,生态文明不停步。未来的淅川,一定是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民更富的美丽淅川!8

  (作者系淅川县委书记)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