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内乡县电业局:一渠清水“活”山村

A-A+2014年5月28日11:42新华网评论

内乡县电业局:一渠清水“活”山村 2013年12月,水井出水图片(内乡电业局王展澳供图)
2013年12月,水井出水图片(内乡电业局王展澳供图)两位村民在取水
打出了井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水作难了打出了井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水作难了
“屋檐井”里浑浊的雨水,山南村民世世代代饮用这种水“屋檐井”里浑浊的雨水,山南村民世世代代饮用这种水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瓦亭镇山南村地处山区,常年缺水,是省级特困村。因为缺水,村里425口村民能凑出去的很少有人回来,如今仅剩下120余位留守老人和儿童;因为缺水,村里的适龄男性村民很难找到对象,当地至今仍流传着“有女不嫁山南汉,吃水还比吃油难”的顺口溜;因为缺水,当地人均仅一亩左右的山坡耕地只能“靠天收”,村民很少有副业收入,生活拮据。

  “我们村祖祖辈辈吃水难,苦了一代又一代人。”谈起水,山南村支部书记刘其申直摇头。山南村四周环山,植被稀少,蓄水能力差。村里地下水位深,岩石层较厚,很难打出水。刘其申告诉记者,为了生计,该村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打井取水,40多年来,村民们多次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打井费用,兑钱持续打了8眼井,每一次都两手空空,徒劳一场。一次又一次的打井希望破灭,村民们的心也逐渐凉透了。“大家都觉得山南村就是没水的命。”今年63岁的刘其明说。

  无奈之下,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各自挖了一个两间房子大小的土坑水窖,专门用来储藏从屋檐上流淌下来的雨水,村民形象地称其为“屋檐井”。记者在“屋檐井”看到,浑浊的雨水夹杂着枯草和树叶,水面上还漂着零星的牛羊粪便,土腥味扑鼻。“一窖雨水能供牲畜和人吃十几天。把水打上来,倒在水缸里,撒上草木灰,让杂质沉淀一下,洗完菜再洗脸、洗脚,最后喂牲口。”52岁的胡显秋抱着两岁多的孙女向记者描述村民的“净水秘诀”和对水的极致使用“程序”。“在我们这里,水很金贵。衣服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不洗一次很正常。邻里之间借了粮食可以不用还,但借了水必须要还。”胡显秋还告诉记者,山南村一年下来雨水并不多,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屋檐井”里的水很快就干了。村民只好沿着崎岖的山路,跑到山下4公里外的淅川县金竹河挑水。据村民们讲,山南村还曾出现过下山挑水累死人的事件。

  生活用水尚且如此之难,生产用水更难以保障。山南村四面环山,全村3000多亩山地,可利用的耕地仅400余亩,且多零星地分布在山坡上,耕地里布满了石头,无法使用机械作业,甚至一些耕地连牲畜都无法使用,只能靠人工耕作。“天旱地皮裂,下雨地难走。”胡显秋这样形容山南村的土壤质地,“吃的水都不够,一年四季,种庄稼只能全靠老天爷‘开恩’”。

  67岁的曹天兴老人曾养了十几只羊和一头牛,他是村里公认的“养殖大户”。“没有水,根本不敢多养。”曹天兴吃够了水的亏。他这个“养殖大户”为了水不少作难。“那么多牲口,‘屋檐井’的水根本不够用,我每天还要用架子车去金竹河拉两趟水,一趟8挑700多斤。”曹天兴伸出双手,一道道疤痕深深地勒进手掌,“这些都是常年挑水、拉水弄的。”

  2001年,内乡县相关部门为山南村挨家挨户修建了水泥储水窖,并为每户房屋安装了接水管道,管道和地窖相通,专门用来储存雨水。从此,村民们告别了土坑储水的历史。2007年,内乡县相关部门为山南村修筑了村村通公路,村民再也不用走崎岖不平、布满石头的山路,用肩挑水了,可以套毛驴车或开拖拉机拉水,省了不少事。

  但是,山南村的吃水难题只是得以缓解,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山南无水”就像一道“魔咒”,深深困扰着全村村民。

  2012年,内乡县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包联共建”活动,该县电业局和山南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内乡县电业局长全晓阳多次带队到山南村调研,干渴而贫瘠的山南深深地触动了大家的心。该局与专业地质人员一起,多次勘测和分析山南村的地质、地貌,决定自筹资金,为村民打井。第一次,电业局请来了一支专业打井队,一直打到165米深,却只见岩石,不见水层。这次打井以失败告终。

  对此,内乡县电业局并未气馁,认为只要选对打井位置,就能打出水来。然而,该局负责人几乎找遍了全县所有打井队,没人愿意来,原因很简单——“山南无水”,白费力气,还有可能做赔本生意。最终,该县电业局出资12.6万元,请来了县里颇有名气的乍岖打井队。而这个打井费用,是平原地带打井费用的十倍左右。

  在打井的三天里,电业局相关负责人日夜守在井旁,充满了期望。2013年12月23日,水终于打出来了。这一刻,山南村却等了很久很久……为了感谢内乡县电业局,村民在取水处刻碑纪念,取名“饮水思源”。

  内乡县电业局党委书记张占荣称,水打出来后,该局迅速取样,送相关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村民用水安全。

  一渠清水,改变了山南村的命运,让整个山村“活”了起来。

  “要不是电业局打出这眼井,这婚指不定啥时候才能结呢,说不定我到现在还是一条光棍儿。”今年3月26日是村民彭洪波结婚的大喜日子。喜宴上,面对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彭洪波感慨万分。如今,昔日的“光棍村”已逐渐成为历史,离人们越来越远。

  只有一个班、三个年级、13名学生的山南村小学是村里唯一的“高等学府”。从1975年就开始在此教学的彭喜梅和丈夫是学校里全部的教师力量,一直坚守着这所“夫妻学校”。“孩子们之前和我们一样,都喝水窖里的雨水,苦涩难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没有办法。”彭喜梅说,“现在好了,电业局给我们打了水井,吃水不愁了。我们每天为孩子们准备了开水喝,中午还能为他们做饭。”

  更让山南村发生巨大变化的是,有了充足的水源,村里的畜牧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如今,曹天兴已经养了60多只羊和5头牛,成了村里名符其实的“养殖大户”。“前阵子,我卖掉了30只羊,赚了3万多元。下一步,我再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有水了,我心里也就有底气了。”曹天兴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山南村很多村民开始着手发展养殖业,增加副业收入。村里2300亩的泡桐林也已落地生根。刘其申说,水充足了,泡桐长势很好。三年后,泡桐将成为山南村的“绿色银行”,帮助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作者: 赵永刚 李小平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