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城市|鲜城|旅游|婚嫁|汽车|体彩|教育|健康|财经
南阳

新浪河南>南阳>县域>正文

南召县梁沟村——青年当先锋 扶贫有作为

2017年07月19日 10:36 政府网站  评论(人参与
返乡创业青年郭长青创办的恒晟养殖公司带动15户贫困户通过养猪增收  记者 张飞 摄返乡创业青年郭长青创办的恒晟养殖公司带动15户贫困户通过养猪增收 记者 张飞 摄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张飞

  山路十八弯,却很好走,水泥路面平整干净,通向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

  新修的村道上,50岁的贫困户王会正在做保洁,“工作时间灵活,每月还有500元的收入。” 他还在村里的恒晟养殖有限公司打零工,忙时一个月可拿到1800元的工资,自己家里也利用扶贫资金建了猪舍,依托恒晟养殖有限公司免费的技术、饲料供给,养了3头猪崽。王会以前只是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收入有保障,还上马了致富项目,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理清思路 精准发力

  梁沟村是南召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89个贫困村之一,处于深山区,土地少而贫瘠。全村共有居民688户,其中贫困户61户126人。该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特别是该村大部分中青年外出打工,导致该村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如何让梁沟村顺利脱贫,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继伟和队员们日思夜想、殚精竭虑。

  两年的时间下来,不断的探索实践,健全基础设施、回归人才引领、项目支撑带动的脱贫思路逐渐形成且初见成效,梁沟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青年人回乡创业,多个扶贫项目建成投产……蓬勃发展的气息充盈山村。

  夯实基础 鼓舞干劲

  扶贫不是只扶一家一户,而是要使整个村子的发展能力提上来,才能长远见效。驻村之初,张继伟就明确了这样的帮扶指导思想。

  面对梁沟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他和队员们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项目,对村5200米主干道进行拓宽、美化,对9条3000米的组间土路进行拓宽、美化;筹资50余万元,对村部进行了搬迁重建。以村域内的“小金顶”旅游景点为依托,筹资79万元,开发建设20间门面房,分别租赁给有项目的贫困户搞经营活动。打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深井15眼,满足了村里安全饮水和灌溉用水的需求。美丽乡村一期工程已竣工,村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着力提升引导梁沟村干群的思想意识。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探讨村子发展问题,鼓舞士气干劲,增强村组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召开村党员座谈会,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留山镇下关、镇平县遮山镇、信阳市郝堂村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做法。

  “工作队是给我们‘洗脑’来了。”村委会文书张强笑着说,“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确实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项目有了新的认识。”

  领办项目 带富群众

  “长青,在家啊。咱们再说说我那项目的事儿。”记者采访恒晟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长青时,任崇建、王松等几个儿时的伙伴又来找他“说事儿”了。

  31岁的郭长青是梁沟村在外创创业有成的年轻人之一,是河南省四个饲料品牌的总代理,如今,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创办了恒晟养殖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带动15户贫困户,通过务工或入股增加收入。

  发展的主体还是人。张继伟摸透梁沟村的情况后,把目光瞄准梁沟村在外务工创业的年轻人。

  利用年轻人回家探亲的机会,2015年、2016年的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张继伟组织召开青年座谈会,并倡导建立了“活力梁沟”、“创业梁沟精锐团”微信群,让外出的青年们了解家乡变化,互通信息,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的激情。

  “扶贫工作队的务实精神,村里基础设施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我们感觉回乡创业有了底气。”郭长青说。

  和郭长青一样,在上海拿着年薪20多万元的任崇建也回到了村里,创建了河南源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准备充分利用本地农产品绿色无公害优势,进行加工销售,带动村民致富;在外务工的王松回来了,开办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站,帮助村民们买到了质优价廉的网上商品,同时致力于本地农产品的上行;李伟回来了,创办了艾草种植农民合作社,带动了一批贫困群众发展艾草种植、从事艾草加工……

  “年轻人的冲劲,在外闯荡的经验以及积累的资金,为梁沟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强大助力。”张继伟说。

  以往这些年轻人回乡,就是聚会玩乐。如今,他们时不时和扶贫工作队聚到一起,交流项目建设发展情况,探讨解决发展难题。一股正能量在彼此间激荡传递,激励着你追我赶谋发展。

  村里人笑称这帮年轻人是张继伟的“嫡系部队”。“我们就是要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让梁沟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几个年轻人的话语充满着奋斗的激情和对梁沟村美好未来的展望。

  记者感言:梁沟村致贫除了自然条件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村民们思想观念落后,致富门路不多。统一干群的思想基础,组织他们外出学习,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之明白只有全体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脱贫的目标落实成具体现实。该村利用回乡青年返乡创业的激情,围绕生态和特色做文章,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