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南阳历史厚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南阳文化还有三个鲜明特色: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标识性无可取代;南阳是河洛文化、秦巴文化和荆楚文化“三大文化”的荟萃之地,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稳定性十分罕见。如何把南阳厚重的文化,变成实现南阳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变成南阳终极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
4月3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南阳大文化研究院特邀顾问郑新立来到南阳大文化研究院,“把脉”南阳文化。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就必然没有灵魂,必然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南阳文化大气厚重,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和人文精神丰沛的地域,有仰韶文化的遗存,有帝喾南巡夜宿的“丰山霜钟”,有列国的晨钟暮鼓氤氲的历史烟云,更有楚文化的源头、汉文化的标识、南都帝乡的繁荣……
郑新立说,对于南阳文化的研究不能浮于表面,要进一步深化,“内外结合”,联合域外的研究力量,深层次挖掘。汉代南阳出现了一批在当时处在文化最前沿的一批科学家,比如张衡、张仲景,他们在天文、医学上面造诣世界领先,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外交家张骞对开拓丝绸之路、沟通外国文化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为什么汉代之前南阳发展很好,汉代以后名人数量却比汉代少,这是什么原因?这些历史名人是不是可以写传记,做专题?是不是可以把冯友兰哲学思想的研究也纳入南阳大文化研究范围之内,和北京大学冯友兰研究会结合起来,深入研究。
“除了研究各种为什么,还可以发掘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如张衡的祖父张堪等。”郑新立说,张堪把四川水稻种植技术带到了当时的渔阳(现在的北京),教会当地人种植水稻。两千年后南阳人又把水送到北京,解决他们喝水的问题。这段两地情缘很多人不知道,就需要通过研究把历史接起来,宣传宣传。
郑新立认为,南阳文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心忧天下、鞠躬尽瘁、善于谋略、耕读传家、勤奋好学。南阳全方位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杰出人才,不仅有南阳作家群,而且有法学家群、院士群、大学校长群。
郑新立说,南阳之所以人才辈出,与我们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区位优势、发达的农耕文明、重视教育的传统等因素密不可分。我们要把南阳的自然优势和优秀传统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研究南阳文化的同时要激发南阳人的创业创新意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把南阳的文化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比如,可以把历史人物写成剧本拍成电影、电视、动画片,可以把南阳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拍成影视作品。南阳有2000人在写文艺作品,这是南阳发展文化产业最好的基础和资源,善于借助外部的一些资源,借助于现代的传媒手段推动南阳文化产业,为南阳经济的腾飞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