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教育>正文

南阳师院名师惠丰立:伏牛群山寻觅酵母新菌

A-A+2015年6月10日07:51南阳日报评论

名师心声:做创新型教师,育创新型人才。本报记者 贾林伟 摄名师心声:做创新型教师,育创新型人才。本报记者 贾林伟 摄

  本报记者 贾林伟

  2004年,39岁的惠丰立被评为教授。当年有人劝“评上正高了,该歇歇啦”,他笑了笑继续前行,凭着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教书育人,钻研科学,积累知识,造福人类”。

  光阴无情,偷走了他那满头秀发,却为其青春涂上耀眼的光芒。

  作为南阳师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团队“一分子”,他徜徉在南阳山山水水间不断探寻着微生物世界的奥秘,用家乡“河南”、“南阳”、“宝天曼”为酵母新种命名发表于国际权威刊物,从而跻身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家队”;作为南阳本土首批14名硕士生导师之一,他带领青年才俊走进生命科学的天地,培养出第一期“南阳造”硕士生,在卧龙大地上书写着时代之歌。

  以南阳命名酵母菌

  2004年,是惠丰立人生爆发的一个临界点。

  那年之前,这位唐河桐寨铺农家子弟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给别人看”:1982年考入河南师范大学;1986年分配至当时的南阳师专任教;1991年攻读华中师范大学硕士;1994年回到南阳,继续上课、发表论文、晋升职称。忆起那些岁月,他以为,一切的忙碌似乎都是为了生活。

  教授职称评定了,久久等来的荣誉非但没有让他狂喜。硕士毕业归来一直没有科研平台,眼看着梦想将要落空,最终还是兴趣为他指明奋斗的方向。生态学野外实习和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他常常带着学生走进伏牛山中,尤其是宝天曼“点燃了学术热情”。

  在惠丰立眼里,宝天曼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连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当他徜徉在这个微生物的“汪洋大海”里时,昆虫携带传播酵母菌唤起了惠丰立“孩童般的兴趣”。酵母菌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微生物,同时昆虫又是生物类群最多的生物,通过肠道分离1000多株酵母,大部分并不为人所知。

  在这里,惠丰立找到了兴奋点——发现那些不为人类所知的酵母菌,“最好能为它们起个名字”,这才是生物学家的最大贡献。

  理想总在高处,努力需要脚踏实地。到2015年,他在宝天曼总共发现了20多个酵母菌新种,陆续在美国《系统进化微生物学》、《Plus one》等国际顶级生物学刊上发表了15篇论文,还发现了一个“盔状酵母”的新属。 

  为了回馈大自然的赐予,他把酵母菌新种命名为“河南梅奇酵母”、“南阳隐球酵母”、“伏牛山毕赤酵母”、 “伏牛假丝酵母”、“宝天曼假丝酵母”等,把家乡标志性名称镶嵌在国际生物学界的璀璨星空,以一个生物学家的方式让家乡之名熠熠生辉。

  培育本土首批硕士

  惠丰立办公桌上放着桃形摆件,寓意桃李满天下,上面刻着“恩师”两个金色大字。那是2012级硕士陈亮去年教师节送给惠丰立的礼物。

  踏踏实实教书育人,这是惠丰立“在南阳师院的立身之本”。不管科研再忙再累,惠丰立从未忘却“教师”身份。2004年起,他以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河南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的身份,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做兼职硕士生导师。

  2012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凭借其强大的师资团队,成为南阳师院首个、至今唯一的工程硕士授予点。当年9月1日开始招生14人,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4位导师进行“一对一”教授。于是,惠丰立与陈亮结对成为师徒。

  来自周口的陈亮天性好玩,刚跟着导师做实验毫无耐心。“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惠丰立身教多于言传,用实践告诉爱徒,“以生命体作为研究对象,三天、五天的耐性是不够的。”那时,惠丰立承担的天冠集团生物质能源研究项目纤维乙醇菌株耐抑制物研究进入实验阶段,陈亮便跟着导师一头扎进漫长的实验之中。

  研究顺利结题,陈亮靠着这些成果赢得了国家奖学金。2014年,陈亮从南阳师院毕业,考进东华大学攻读博士。今年4月底,陈亮不舍地告别南阳师院,告别惠丰立,赶赴沪上继续学业。

  来自农家的陈亮从未忘记生活捉襟见肘时恩师的慷慨解囊。与他一样,2013级、2014级硕士任永成、徐龙龙、刘思彤也都清晰地记得恩师对自己的帮助。

  俯仰山水皆有深情

  南阳盆地成就了他,惠丰立把真情寄予山水之间。生在唐河、长在唐河,工作在南阳、生活在南阳。除了7年时间里的两次外出求学,惠丰立把脚跟稳稳地扎在盆地的沃土之上。

  每次带学生进行野外教学,上下山时他总会带头顺手将山间小道旁的垃圾装进自己口袋里。惠丰立说,自然界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物种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他特别提醒,伏牛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成为我国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切莫过度开发,让生物与人类和谐相处,让伏牛山造福南阳人民。

  惠丰立坚信,伏牛山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着他去探寻。当下,他的学术目标是超越白逢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已发现酵母菌60多种,全国第一。尽管惠丰立已发表论文15篇,全国第二,但“第二与第一太过悬殊”。

  对于惠丰立而言,卓越学术永远在路上……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