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心声:
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协同创新,校地共荣。
本报记者 张苗苗
接受采访那天,付廷臣刚上完两节课,面对提问饶有兴致地回答,谈到开心时开怀大笑。
今年51岁的付廷臣每周要上12节课。河南省社科院南阳分院副院长,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阳师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一身兼具三重角色。他认为,位列第一的还是“大学教师”,教书是天职。
1991年,老家方城的他,自东北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进入南阳师院,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学术研究项目13项,被省教育厅评为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梦想的导航引领下,付廷臣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不知疲倦,求真求知的热情已经融入性格里。同时走出书斋,关注当下,聚焦南阳,结合实际,打造智库,倾力回报家乡南阳,尽心服务学院转型发展。
厚积薄发做学问
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可以追溯到1986年大学三年级。那时,付廷臣在河南大学读本科,看到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研究团体有很多,却唯独没有研究经济学的协会。
于是,他主导着组织了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协会,就社会焦点和学术热点共同探讨,为此他“泡图书馆”查资料、找出处。很快,“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写了一篇关于价值与价格的论文,得到导师的交口称赞。从那时起,探索与研究的种子就在付廷臣的心里扎下了根。
研究生学习期间,他曾就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写了几万字的文稿,那是他学术研究的第一个起点。
1992年,教书的第二年,付廷臣抛出“平生第一个雷子”,把论文《计划是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发表在了《经济学动态》杂志上。作为权威的学术研究资料,人大复印资料对其进行全文转载。
从此,佳作连连。1997年,他发表《唯物史观的新阐释》;1999年,刊出《试论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2013年,他成功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中介市场-市场联动定价”的城市水价格定价机制研究》。
“每隔一段时间发表的论文成果都如重磅炸弹一般,让学界为之一震。”同事这样点评付廷臣,这是他沉潜多时、厚积薄发的结果。
无限热忱待学生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总共教了多少门课,付廷臣自己也数不清。
2002年,付廷臣参与筹建南阳师院经贸系,后改为经济与管理学院。《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基础理论通向经济学实践应用的重要课程。为了不让这门课程变成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空白,付廷臣备了整整一年课,将这门课从2006年一直教到现在。
对待学生,他总是充满关怀。曾有一名学生,考上天津大学的研究生,但因为助学贷款没还而不被录取。他找到付廷臣,希望老师做担保。虽然不认识这名学生,付廷臣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管是同事,还是学生,与人为善是付廷臣的作风,他说“有多大能力我就帮多大的忙”。
2009年到2012年,付廷臣所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校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走出书斋搞研究
6月2日,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南阳入围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闻知这一消息,付廷臣连夜撰文,呼吁南阳发挥“中国三水源、河南次中心”的区位优势,紧紧抓着“京宛友谊河”源头、汉水源和淮河源区位优势,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做好东南沿海与西北地区的桥梁。
在南阳师院,有两个机构很特别: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省社科院南阳分院,旨在打造南阳智库。2014年2月,付廷臣作为副院长接手主管这两个研究机构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智库在理论创新、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那一年,研究院筛选了11个课题,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包括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在内的56个单位投标,全国借智,谋划南阳,促进转型,实现升级。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付廷臣和同事们依托南阳师院的学术研究力量,已经完成了包括《南阳应明确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关于引进北京重点大学在南阳建分校的论证报告》等课题研究,受到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走出书斋,收获更多。付廷臣带领大家走出校门、接触市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学转型升级。同时,他还注重和其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系,搭建起协同创新、智力服务的广阔平台。
没有报酬,不讲报酬。他满腔热情,全心投入,只为南阳未来更美好,只愿“为促进大学转型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