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楚强
2012年,他34岁,出任文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
2013年,他主导先唐符瑞文化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至目前,他所分管的科研工作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立项数量在全省文学院校中排名第二……
谈求学、讲教学、说科研,龚世学副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不疾不徐,谈吐风雅,流露出对教师职业的倾心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醉痴迷,对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壮志雄心。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龚世学说,在自己本科、硕士、博士的求学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发现自己学识的不足,于是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努力克服生活压力,抖擞精神,重新投入到学海中孜孜以求。
2005年,硕士毕业的龚世学应聘到南阳师院任教。南阳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师院浓郁的人文气息深深吸引了他。他决心把家安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里。
任教两年后,龚世学先后跟随南京师范大学王青教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著名学者许结教授,攻读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学位及博士后。博士后出站仅一年,龚世学又奔赴首都师范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师从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杰出学者赵敏俐教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追忆求学生涯,龚世学感慨良多。他坦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只有带着兴趣、怀着敬意学习传统文化,遇良师指点,才会不断开拓,提升自身精神境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龚世学已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部地厅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12篇,出版著作2部,获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
迷津若有问 春风化雨时
“在《西厢记》中,老夫人的年龄是多少岁?其女儿莺莺和儿子欢郎又是多大年龄?”古代文学课堂上,龚世学微笑着问。
“老夫人六十。莺莺十九,欢郎十岁左右。”偌大的教室挤满了人,学生们齐声答道。
“这合理吗,大家想想?”“难道是(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一时疏忽?”“若不是,作者用意何在?”这是龚世学讲授《西厢记》的一个细节。
学生张楠去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电话中告诉记者:“龚老师的课妙趣横生,引人深思。”
这种春风化雨、充满尊重与鼓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如今,经过近十载的教学,龚世学已获得诸多荣誉: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龚世学的办公桌上赫然放着一张明信片,上面娟秀地写着“行在路上,不忘师恩”8个大字。那是广西大学2014级硕士王哲上个月送给龚老师的礼物。
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董梅、黄玲玲,河南大学研究生郭玉琼,西南大学研究生谢静静,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靳秋杰……笔记本上,龚世学写满了自己的学生。而在诸多名师指导下,文学院每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最多时有60人。
心有千千结 终由文化解
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
南阳是文化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楚汉文化、玉文化、曲艺民俗文化底蕴及南阳作家群和红色旅游等文化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正是龚世学和文学院博士群的“千千心结”。与基地常务主任刘畅、副主任王春阳精诚合作,龚世学身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和中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带领文学院博士团队,始终把服务地方发展作为科研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几年,文学院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金汉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南阳府衙博物馆、内乡县衙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合作项目3个;与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南阳市文联积极合作,开发与利用以南阳为中心的豫西南文化底蕴、文化特色,深入研究楚风汉韵等具有浓郁南阳特色的文化现象,凝心聚力,协同创新。
龚世学主持了《历代“南阳颂”文献汇编与校理》、《中国玉雕艺术史》等的编撰,其中《历代“南阳颂”文献汇编与校理》将于今年底出版。此外,龚世学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了先唐文化与文学研究校级创新团队。
挖掘弘扬中原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当下发展的大文章。纵有光环重重,龚世学依然甘于寂寞、耐心育人、严谨治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坚持走在科研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