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法治>正文

桐柏县安棚法庭:大山里的法庭

A-A+2015年5月18日08:09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吕文杰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法庭,成立时间只有7年,法官平均年龄也只有31岁。

  因为年轻,所以奉献。桐柏县安棚法庭的4名年轻法官在庭长宋志刚的带领下,以法庭为家,不拘一格的审判模式融入日常的办案中。

  微信调解——

  当事人少跑冤枉路

  从县城出发,车子行进了40多分钟山路,开到了法庭门前。

  5月7日,记者一进法庭的门,手机就提示连上了无线网络。大山深处的安棚法庭能注意到这一便民细节,引起了记者探究的心理。

  “安棚法庭距离县城有35公里,平时4名法官都住在法庭里。法庭同志比较年轻,用聊天工具向当事人发送开庭时间,帮助当事人调解案件,有时候也向周边村民发送警情提示等信息。”庭长宋志刚说。

  2013年,法庭的法官尝试着把微信等聊天工具运用到办案中,一起异地案件不到20天就办结了。一次交通事故中,安棚镇人刘成金被平顶山来的一辆半挂货车撞伤,被告人平顶山的两家汽车运输公司都表达了愿意调解的意向,但是由于中间夹着保险公司,需要两地来回跑,把调解协议、证据等材料传达给保险公司。双方嫌麻烦,都不愿意多跑路,便委托法庭中间调解。

  “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可能需要来回8趟才能把案子解决。”宋志刚说,他通过微信把开庭笔录等证据拍下来发过去,然后又把拟定好的协议书发给了两家公司,两家公司把修改后的又发回来,双方很快确定了赔偿数额,最后两家公司只来了安棚一次,就把案子彻底解决了。

  方式多样——

  假日法庭效果好

  “从小事做起,这就是安棚法庭的特点。”宋志刚说,两年前他来到法庭,发现这里由于是山区,和当地群众缺少沟通,便想把法庭的办案模式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3月,老人张某状告三个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由于三个儿女外出务工很难聚在一起,安棚法庭建议采用“假日法庭”办理此案。最终利用春节假期,老人三个儿女都在场的情况下,签订了调解协议。

  “假日法庭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特点,我们利用节假日加班开庭;而广场法庭是巡回法庭的延伸,我们把典型的案件拿到辖区的广场、空地上审判,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同时又让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庭审程序,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宋志刚说,仅2014年他们就开了10余次假日法庭,广场法庭开了5次。

  甘于奉献——

  大山为伴苦亦甜

  年轻意味着多奉献。安棚法庭4个法官里,两名研究生,两名大学生,27岁的黄健是桐柏法院最年轻的副庭长,研究生毕业后他在院里办公室待过一段时间,之后主动请缨下派到了山区的基层法庭。

  黄健接触的第一个案子就让他吃尽了苦头。60多岁陈某逗曹家3岁的小孩玩,曹家小孩持铲子丢陈某,结果陈某躲开了却砸到了后面的李某,造成李某眼部受伤,经鉴定为6级伤残。传票送到陈家时,陈某却不见了踪影。后来黄健了解到,陈某就是为了躲避法庭的人,每天早上吃了饭就去了别的村,要么在家的时候就把门反锁上,装出家里没人的假象。

  “跑了12次,有时候星期天也过去找。最后有一位村里人告诉我们,陈某其实就在家里,晚上来找一定能找到。”黄健和姬天旭选了一天晚上再次到陈某家里,找到了他。

  奔波于山与山之间开庭、送达文书,这个大山里的法庭每天工作时间都要超过8小时。“苦是苦了点,但是怪美气。”从安棚到县城一个来回就要140里地,所以法官们都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回家的路上,便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在前庭后院开垦出菜园子。“这里就是我们大山里面的家。”宋志刚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