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水龙头”——陶岔大闸

A-A+2014年10月22日07:52新华网评论

1/6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段1标总干渠(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段1标总干渠(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 这是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 这是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10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闸(10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 这是河南省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水位线(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新华社郑州10月21日电(记者宋晓东)“龙头开、南水来”。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那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毫无疑问就是“水龙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后,一渠碧波清水就是从陶岔渠首而出,一路高歌北上,缓解北方用水紧张。

  汤山、禹山、杏山三山环抱其中,丹江、汉水清流而过,有人用“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来形容陶岔大闸所在地淅川县九重镇的陶岔村。站在杏山之上,俯瞰170余米高、100余米宽的陶岔大闸,矗立两山之间,横亘一渠碧波,雄伟无比。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项目总监奚建猛介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担负着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输水的任务,是南水北调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施工量巨大。”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上游引渠段全长约4.4千米,闸坝顶高程176.6米,引水闸分3孔,闸总宽31米,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秒。建设工程包括上游引渠护坡、重力坝、引水闸及电站等挡水建筑物、闸下消力池及电站尾水渠、两岸岸坡防护工程、下游交通桥及管理设施。整个工程批复总投资8.57亿元,其中电站投资2.93亿元,工程建设从2009年12月开工,目前已经全部完工,具备通水条件。

  由于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要利用原有渠道进行修整,需将陶岔老坝拆除,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工程难题。淮河水利委员会陶岔建管局总工张佐成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保证下游继续具备用水条件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如期进行。施工中,水下面是岩石,地基十分坚硬,这对工程施工提出严峻挑战。”

  陶岔是南水北调高昂的龙头,也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年近7旬的独臂老人李进群是陶岔渠首“民间护渠第一人”,1969年,李进群加入陶岔老渠首10万建设大军。因为环境艰苦,李进群的右臂和141位工友被永远埋在建设工地。看着老渠首被爆破拆除,李进群的心像被揪住一样疼,但新渠首落成又让他欣喜不已。40年的旧去新来,陶岔渠首记载了李进群一生的回忆。“能看到北京人吃上咱家乡的水,这辈子咋都值了。”他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