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感谢南水北调 盛赞南阳担当

A-A+2015年1月16日08:02南阳日报评论

  编者按

  中线工程完美收官,调水之源宏图再展。

  1月14日至15日,全国南水北调工作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期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工程沿线省市南水北调、移民机构等负责人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盛赞南阳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担当意识,希望清水永续北送、造福沿线群众。

  沈凤生:保证工程平稳安全运行

  本报记者 胡楚强

  “工程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工程设计建设者们用一次次创新实践,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1月1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接受记者专访时,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截至1月14日8时,自渠首陶岔共放水1.44亿立方米。实践证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体工程,尤其是南阳段,质量是不错的!”

  十余年来,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来南阳,沈凤生有两个深刻印象:南阳发展快,生态美。他说,近年来,南阳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等“国字号”工程,抢抓历史机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城市面貌变化非常大。此外,南阳市加强环境整治,治理成效明显,水质非常好。

  调水成败在水质,水质保护大如天。沈凤生说,南阳市高标准地建设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努力构建生态屏障,水质完全达到调水要求。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规划方案》,在干渠两侧明确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源保护区。南阳要继续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为沿线人民送上纯净水、放心水。

  石春先:建立水质保护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汤溯

  1月1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司长石春先到南阳参加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会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说到南阳,石春先笑言:“我对南阳相当熟悉,来了几十回了。南阳市委、市政府对水源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工业、城市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排面貌大为改观,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得以控制。数据监测,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相当好,大部分是一类水标准,个别部分是接近一类水标准的二类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

  南水北调是“国字号”工程,现在已顺利通水,但水质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石春先说,治理污染和保护水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和考核机制,包括从资金投入、探索在水源区建立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等方面着力,保证中线水环境的长期稳定。去年以来,我们划定总干渠两侧及库区水源保护区,实施库周生态隔离带和总干渠两侧生态带建设规划,加大中央财政对水源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扎实开展受水区对水源区的对口协作,为保证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稳定的社会基础。“十二五”规划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正在编制,将继续加大对包括南阳在内的水源地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的升级改造步伐,并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水质保护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同时,除中央政府外,北京市也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口支持南阳的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长期帮扶,并将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袁松龄:南阳移民精神感天动地

  本报记者 王琰

  “吃水不忘挖井人,南阳移民精神感天动地。”1月1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司长袁松龄接受采访时说,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大计,南阳的16.5万移民为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沿线40多万移民的无私奉献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这些温暖的话语让移民群众格外激动,也说明党和国家会记住移民群众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作为移民迁安工作的参与者,袁松龄在11年的工作经历中与移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谈到南阳移民群众给他留下的印象,袁松龄用质朴、恬淡、自然三个词概括。他说,虽然故土难离,但在整个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不管时间再紧任务再重,他看到的都是移民群众默默的理解和支持,很少听到有谁提出个人要求,只要政府一声令下,移民群众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

  袁松龄说,面对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如果没有南阳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坚定决心、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很难实现。整个搬迁过程也充分证明,南阳各级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锻造了中国移民搬迁史上的奇迹,实现了“平安、顺利、和谐”搬迁的目标。

  谈起今后的移民工作,袁松龄说,迁入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移民“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个核心,落实好移民扶持政策,做好后续工作,把移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移民群众尽快找到致富门路,融入当地的大家庭里。

  孙国升:持续深化京宛对口协作

  本报记者 杜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北京供水,北京中心城区家家户户都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大家非常支持南水北调,都很感念无私奉献的水源地人民。”1月13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孙国升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对丹江水的使用情况。他说,现在进京的丹江水,八成用做居民饮用水,每天有80万立方米丹江水进入千家万户。其中,郭公庄水厂全部使用丹江水,日供应量为20万立方米。其余的丹江水,按1∶4比例兑水供水(1为丹江水、4为北京本地水),进入北京城区自来水管网。北京原来的自来水大部分取自地下水,加入丹江水后,居民普遍反映水碱现象减轻,喝起来和密云水库的优质水口感一样好。

  南水北调供水后,北京的用水压力是否得到了很大缓解?孙国升给出了一组数据: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规划,每年有10.5亿立方米丹江水进京,北京年人均水资源将由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增幅达50%。但是,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因此,北京的用水压力依然非常大。面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我们热切盼望着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上马,争取更多的调水量;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开展节水工作,提高用水效率。”

  对于水源地南阳对南水北调的无私奉献,孙国升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北京人永远记着水源地人民的恩情。南水北调在北京家喻户晓,大家对水源地人民在移民搬迁、水质保护工作中做出的奉献非常敬佩、感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后,北京和南阳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后,京宛对口协作将不断加强,两地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互利共赢,就是对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的最好回报。

  朱芳清:用好用活用足丹江清水

  本报记者 汤溯

  1月14日,天津市水务局局长、南水北调办主任朱芳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他说:“天津市政供水目前是1∶1(原水和丹江水)比例,居民还喝不出丹江水的甘甜,到春节前,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部分区域将完全换成丹江水,口感将完全不一样了!”

  介绍起天津换水情况,朱芳清如数家珍:“2014年12月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试通水后,天津市境内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滨海新区津滨水厂先行接收丹江水。12月22日上午,津滨水厂原水全部切换成丹江水,整个供水体系运行稳定,成品水水质良好,天津市东丽、津南、西青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用户率先用上丹江水。12月27日,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目前每天供水量达70万吨,估计到1月底日供水量将达到100万~110万吨。春节前,天津市将形成芥园、凌庄、津滨水厂全部由丹江水源供给,新开水厂由丹江水和引滦水混合水源供给的双水源格局,天津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天津带来的影响,朱芳清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不仅使天津人民喝上了优质的丹江水,还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生态保护机遇,天津因长期超采地下水而形成了巨大的漏斗,丹江水的到来将结束超采地下水的历史,并形成有效回灌,天津的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作为一位水利专家,朱芳清深知丹江水来之不易。他告诉记者:“天津市将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强化水生态保护,高效、节约用水,把水用好、用活、用足,让宝贵的丹江水促进发展、提升环境、改善民生。天津市目前正在继续做好配套后续工程的建设,同时,推动有关区县加快推进地下水压采等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扩大丹江、引滦外调水源供水覆盖范围,增大丹江水调水量,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更好地保障天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袁 福: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记者 胡楚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供水近一个月了,石家庄市70%以上的居民都用上了远道而来的丹江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河北人民都很感谢无私奉献的水源地人民,不会忘记南阳人民。”1月14日,河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袁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袁福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每年分配给河北省毛水量34.7亿立方米,入河北省净水量30.4亿立方米,受水区涵盖京津以南整个河北平原区,涉及7个设区市、92个县、26个工业园区。近期,工程可解决66个县市约4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人口将达到2570万人,届时全省城乡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甘甜的丹江水。

  针对南水北调对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状况的重要意义,袁福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河北省需水量220亿立方米,现有水仅170亿立方米。作为中国北方产粮大省,河北过去数十年过度抽取地下水支撑粮食生产,河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面积达6.71万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近50亿立方米,成为全国超采最严重省份,全省形成了石家庄、衡水、南宫、沧州等7大地下水漏斗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通水,用水缺口逐步压缩,2015年将压采地下水14.6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河北人民对陶岔渠首印象深刻。”袁福表示,南阳在移民搬迁、工程建设、水质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整个工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区位特征和无可替代的功能定位。作为受水区域,河北会珍惜水资源,用好水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将同南阳加强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南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王小平: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本报记者 李仰峤

  “一个月来,3300多万立方米丹江水流入河南千家万户,我们和喝上甘甜丹江水的居民一样,感到十分高兴。滴滴丹江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调水梦,蕴含着河南人民和南水北调人的心血智慧,蕴含着广大移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1月14日,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建成731公里渠道和1254座交叉建筑物,创造了无数个工程奇迹。”多次到南阳调研的王小平,引用工程数据信手拈来,“为了保证通水,我们建设了穿黄工程和总体规模世界第一的沙河渡槽,攻克了被土工界称为‘癌症’的膨胀土处理、20米的高填方、穿越煤矿采空区和南阳、郑州、焦作主城区建设拆迁等一系列难题。”截至1月5日,我省配套工程12条线路通水,7座水厂接水,实现了与干线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的目标。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工程量最大,移民搬迁、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的任务也最艰巨,作为水利方面的专家,王小平一直关注着南阳。“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工作,移民干部呕心沥血,13位移民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移民群众大爱报国,舍小家、为国家,16.5万移民平安搬迁、和谐搬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回顾10多年的建设历程,王小平说:“工程通水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远离故土的移民乡亲,那些牺牲在搬迁一线的移民干部,那些披星戴月的工程建设者,那些为了保护水质无私奉献的人们。”

  王小平表示今后将重点做好运行管理、水质保护、安全防护等工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将继续加强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以及工程沿线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质保护,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