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林伟
丹水进京,南阳进入后调水时代。
南阳,移民精神发祥地。在这种精神引领下,南阳移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南阳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宵衣旰食、锐意进取的工作劲头。
移民精神是旗帜,移民精神是力量。当下,喝着丹江水长大的移民乡亲已经在他乡安下家、扎下根,移民子弟在新家有了当地的好同学、好朋友,2000多对“当地姑娘移民郎”的爱情有了结晶,老家带去的葡萄树也发出新芽……
市移民局4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南水北调移民人均年收入已达8000元,移民收入比搬迁前翻一番。移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移民产业格局逐步凸现,移民村集体经济实现重大突破且逐步壮大,移民社会融合局面基本形成,移民迁入地成为我市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
移民安居乐业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支撑力量?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全力帮扶。市委、市政府组建89个包乡联村工作组,实现了移民村对口帮扶工作全覆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亿元,投放移民生产发展和后期扶持项目资金3.5亿元,政府性资金向移民倾斜1.1亿元。开展移民增收致富竞赛活动,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坚持在移民村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城乡结对志愿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移民发展的浓厚氛围。
积极创新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实施“强村富民”战略,推行“移民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入全民化”,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实现移民在家门口就业。全市有55个移民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17个村集体收入在100万元以上,12个村在20万元以上,3个村在50万元以上。在移民群众中免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目前,务工收入已经成为移民增收主渠道。
创建文明新村,培育新型移民。市县乡三级联动,层层开展文明移民村、文明移民户创建工作,各移民村每年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带动了移民文明素质提升。按照协调美、生活美、环境美、身心美、和谐美“五美”标准,2014年6月,全市28个移民村启动了移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集中打造,已经初步建成12个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村。
壮大干部队伍,保障移民发展。选派市、县、乡优秀科级党员干部到移民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培养村级骨干力量。创新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形式,在各移民村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移民办事不出村,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开展移民村党支部达标晋级活动,力争使90%以上的移民村达到“六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