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健康>正文

执著的追求 记南阳医专一附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邓倩

A-A+2015年12月14日08:01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郑艳彬 通讯员 渠建东  

  当我合上采访本时,心情难以平静。

  当我走出病房时,无法忘记她。

  当我在南阳医专一附院神经内科三病区采访时,住院病人周老先生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你来采访邓主任真有眼光,她是大专家,病看得好,对病人态度好,能省钱就替病人省钱……

  医院我熟悉的几位职工都对我说,大记者,你有时间了写写我们神经内科的邓倩医生吧。

  一名普通医生,为何得到大家一直赞扬?记者日前走近了她。

  “能让病人吃一粒药,坚决不让吃两粒”

  邓倩,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朴素平和,齐齐的刘海儿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虽相约采访,但病人还是站满了屋。于是,我提议边看病,边利用间隙采访。

  来自卧龙区石桥镇的李大伯是儿女推着轮椅来的。邓主任马上走到老人身边,轻声询问,抚摸着老人的胳膊、腿让抬起,家人说老人近两天不断眩晕,邓主任仔细分析,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儿子说想让邓主任开点药在家附近诊所输,邓主任说可以,但要时刻观察,保持联系,并建议患者行TCD检查,她解释说这项检查花费少,但能对脑血管病变有初步的判断,也是治疗的依据。“能让病人吃一粒药,坚决不让吃两粒。”邓主任自言自语。

  接着,邓主任给一位大姐量了血压,她告诉大姐血压正常,按原剂量继续吃药,明天后天还要来量血压。这位大姐说:“我今年血压高,为调整药量,邓主任不怕麻烦,这两个月三天两头为我量血压。为的是让我少花钱少吃药,又能把血压控制好。她对病人一点架子也没有,人真好。”

  拿着化验单的王大娘女儿进来了。邓主任一看,病人不仅血脂高、血糖高,且肝功能异常,她边询问症状,边联系消化科让病人排查肝脏病变。她还随手写个纸条递给家属,消化科专家名字、电话及消化科所在医院的位置都列出,还交代排查后再来找她。

  …… ……

  一上午就诊的病人中,我发现不少来自农村,邓主任总是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既能治病,又能减轻经济负担。

  直到中午1点多,看病和采访才算结束。5个小时,她一分钟也没闲着,不急不躁,没喝一口水,没上一次卫生间。我问天天这样受得了吗,她答习惯了,每天早上7点从家出发来医院,中午忙到一两点是常态。过去做管床大夫时,一年365天几乎没休息过,夜班经常通宵不能睡,当医生就是这样。

  邓倩今年46岁,她做人简单,心态平和,故她身体特好,人称“铁疙瘩”。在她办公室桌子上,一年四季放个小本子,上边记的是每天所要完成的任务,每晚下班前她要逐一对照,很少有没完成的。这么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有“拼命三郎”之称。

  “我从小就爱学习好钻研,对医生职业情有独钟”

  邓倩的娘家在原南阳棉纺厂,父母都是厂办学校教师。1984年,她从厂子弟学校考入市一高。1987年,她又顺利考入当时的河南医科大学。1992年,她被分到南阳医专一附院工作至今。

  从医23年来,她视病人为亲人,积累了丰富经验,理解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自己知识有限。1997年,她到北京301医院进修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经常在病房一呆就是一天。一年进修结束了,她只在春节回一趟家,连长城都没去过。2005年,她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职研究生,2008年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平时无论再忙,她都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以汲取新知识。她的办公室、家里床头边放着大部头神经病学书,有点空闲,她就翻看就钻研,红笔点蓝笔圈,每页都批注得密密麻麻,书都翻烂了。苦练内功使她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为她插上了一双隐形翅膀,使她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2013年5月的一天下午,她接到兄弟医院打来的电话,一名小伙子头疼、恶心、呕吐,入院两小时就昏迷了。经磁共振检查,患者双侧大脑半球深部核团对称性严重受损。面对如此罕见的影像学表现,面对患者父亲焦急的眼神,她顶着巨大的救治风险和心理压力,当机立断,建议患者转入自己所在的科室。患者转来后已是晚上8点,她顾不得下班和吃饭,立即商讨病情,初步怀疑病人患上了极其罕见的大脑深静脉血栓。该病的发病率极低,起病凶险,死亡率极高。面对此,她没有退缩,生命体征监测、腰穿测脑压、抗凝、降颅压治疗,处理完病情已近凌晨。之后,她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时常忘了吃饭和休息,并借外出开会,把患者资料带给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查看指导。经过10余天的抢救,患者意识渐好转。当患者第一次睁开眼睛,发出微弱声音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经过一个月的救治,患者痊愈出院。“孩子现在这么健康,多亏了邓医生和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孩子父亲激动地说。

  神经内科最多见的疾病是脑卒中,病人往往发病急,重症病人送到医院时大都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面对病人及家属急切的眼神,多年练就的硬本领,使她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立即给病人用上救命药。对一些危重病人,她常常吃住在医院,不论双休日和节假日,一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遇到紧急情况、疑难问题,随叫随到。20多年来,她让无数危重病人能开口说话、能站起来走路,她用自己的学识、医术、勤奋和善良挽救了一条条生命。

  邓倩说:“我从小就爱学习好钻研,能坐得住脾气好,对医生职业情有独钟,正是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她已成为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南阳分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第十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南阳医专教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临床康复学》由她主编,她和内科团队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省高等学校内科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5年她被评为南阳市医德先进个人……

  “如果对病人尽心尽力了,医患关系不是没有温暖”

  邓倩时常告诫自己和身边同事“德无碑,民有口碑”。脑血管疾病救治,是一项复杂而风险极大的治疗,个别患者家属会找到她送“红包”,她坚决拒绝。就是家属的一杯水、一顿饭,她也从来不接受。说到医患关系,邓主任讲了一个例子。去年,一位90岁的老人在家洗澡时晕倒,家人把老人送到了邓主任所在科室,检查结果是主动脉夹层,此病凶险。邓主任立即联系心脏外科专家进行会诊,刚好那天心外科专家要做几个手术,等手术结束时已是中午一点多。其间,邓主任边观察病情边坐在办公室等候,中午饭也没吃。经过外科专家会诊,认为老人高龄且主动脉撕裂严重,无法手术,邓主任清楚此时医学已无能为力。她把老人子女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老人现在貌似正常,但随时都有猝死可能。下午两点多,当她刚拖着疲惫之躯走出医院大门时,主管医生电话便打了过来,说老人刚翻个身就不行了。邓主任一路小跑到了科里,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这时,老人的儿子上来握着邓主任的手说:“谢谢你,邓主任,你辛苦了!从老父来到现在,你一分钟都没闲着,你们已尽心尽力了。”邓主任说她经常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对病人尽心尽力,一般病人及家属都是通情达理的,很少有胡闹的。医患关系虽紧张,但不是没有温暖。多年来,她领导的科室没发生一起纠纷和投诉。

  有一段时间她实在太忙了,没及时接父亲的电话,父亲十分不解。有一天,父亲来医院找她,看到屋里屋外的病人,父亲明白了,父亲不忍打扰女儿,站在外边等了两个多小时,她都不知道。父母了解女儿禀性,全力支持女儿工作。

  邓倩说自己很笨,打牌、应酬都不会,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病。实际上,她爱好摄影、写作,喜欢摆弄花草,不乏生活情趣。她有一个幸福之家,丈夫支持她的事业,女儿是一高学生,她孝敬公婆,大家和小家都很和谐。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她富有人格魅力。邓倩,她把青春献给了医学事业,我们衷心祝愿她身体健康,愿她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造福患者。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