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 琼
近日,由使用打车软件产生的方便乘车、提高出租车乘载率之积极意义与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拒载等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或限制或叫停,相关话题议论纷纷,打车软件一时被炒得火热。南阳打车软件市场情况怎样?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启用半年来,有2000多人使用“沃打车”
去年9月,市运管局与中国联通南阳分公司联合开发启用了“沃打车”软件。半年过去了,南阳“沃打车”使用情况如何?
“有人用,但用的人很少。我没有碰到过,但听其他司机们说过。”鸿瑞公司的出租车司机杜师傅说。市区有三家出租车公司经理都表示,现在使用“沃打车”者较少。
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名出租车司机中,只有一名年轻司机说,一个月总能碰到几名乘客使用。而接受采访的28名年轻人中,15名表示没用过,13名表示不知道有这个软件。
“到目前,‘沃打车’软件的用户共有2000多人,一般都是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联通南阳分公司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同是打车软件,“沃打车”不含商业味儿
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提高车效率。
同是打车软件,“沃打车”与盛行于大城市的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在方便乘客乘车、提高出租车乘载率的积极作用是一样的。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软件诞生后,特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加入,掀起了打车软件市场的烧钱补贴大战。
“他们烧钱补贴是为了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一旦通过互联网支付的消费习惯形成,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吸钱了。”南阳一业内人士说。商业性催生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的迅猛扩展,但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如拒载,高峰时段、恶劣天气下打不到车,安全隐患等。
在南阳,“沃打车”的诞生很简单,市运管局只是出于方便乘客乘车、提高出租车乘载率的考虑。运营过程,没有资本刺激消费,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因而“沃打车”发展缓慢。相对来说,与其伴生的副作用也不明显。
打车软件健康发展对老百姓是好事
打车软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对此,济南、成都、北京、上海等地或限制或禁止。日前,交通运输部有关领导表示,将支持鼓励打车软件,并将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订规范打车软件发展的指导性政策。
针对目前我市出租车市场“沃打车”的使用、发展情况,一家出租车公司经理表示:“高科技打车软件运用到生活中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是发展趋势。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可怕,不能一棒子打死,出现问题就应想方设法去解决,趋利避害,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以前我们推广力度不够,今后要大力宣传。”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待上级政策出台后,再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