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拔节”的声音,“公交优先”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近日,记者采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发现,我市“公交优先”正“从空中落地”,驶进现实生活。
〔追赶〕
南阳公交奋力爬坡
1972年11月,公交公司成立之初,仅有运营线路6条、公交车16辆。
2010年10月,市政府投资2960万元,新购新能源公交车100辆。
2012年,为了迎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市公交总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和新型多功能候车棚,投资4600万元新购100辆新能源空调公交车,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填补了我市公交无空调车的空白。
市公交总公司纪委书记张蕾介绍,城区现有公交线路29条,其中市内线路25条,覆盖中心城区所有主干道、部分次干道及产业集聚区;近郊线路4条,到达南阳市周边部分乡镇、社区。线路总里程480.6公里,公交日运送乘客20万人次左右。2011年建成IC卡收费系统,2012年建成智能化调度中心和公交智能化运营调度系统,成为全省5个实现智能调度的地级市之一,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从6条运营线路到29条,从16辆公交车到453辆,南阳公交奋力爬坡,夯实着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基石。
〔破冰〕
公交专用道启用在即
从改善民生角度来说,“公交优先”实质是百姓优先,是真正的“让路于民”。2013年12月28日,中心城区仲景路、独山大道公交专用道工程开工,这是我市首次建设公交专用道,也标志着我市“公交优先”正式破冰。
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建设已经完工,启用在即。为保证公交专用道的连贯性,对绿化隔离带的部分开口采用重型隔离墩封闭。在公交专用道区域内安装监控设备,对违反禁令的车辆进行处罚。公交专用时间确定为早高峰700~830;午高峰1130~1300;晚高峰1800~1930。除高峰时间外,其他社会车辆可驶入公交专用道,使公交专用道发挥最大作用,并使整个交通系统受益。
〔强音〕
创建“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务实为民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确立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中心城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文件,从财力、政策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扶持。目前,我市正积极申请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市交通局公交科科长杨兆冬介绍,按照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标准要求,到2016年底,我市建成的公交线网密度将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IC卡实现省内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公交线网覆盖城市近郊主要乡镇、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85%以上,公共交通车辆、站场、枢纽的无障碍通行及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杨兆冬说,通过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我市最终将形成以公交为主体,其他各种交通工具及公交基础设施相配套,高效、安全、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记者 周二立 洪塔)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