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避免网购“陷阱”
省人大代表郑茜:建议制定《河南省电子商务管理条例》
□记者张渝网购如今已成为人们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网购的红火,网售商品的质量、虚假宣传、先涨后降等问题开始让网购族颇觉不适。河南省人大代表郑茜建议我省制定《河南省电子商务管理条例》,规范电商经营行为,降低消费者网购风险。
据了解,国家工商总局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仅为58.7%。这与网上店铺经营者利欲熏心,相关电商的商品准入制度虚无、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和监管不严有着直接关系。而目前涉及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主要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规范网络购物而言存在针对性差、适用性不强的弊端。
互联网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也催生了对相关法律的强烈需求。该议案提出,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电商的监督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电商监督举报部门,填补部分电商无售后的空白,让消费者有能发出声音的平台。同时,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履行监管职责,加大打假力度,减少商品质量问题,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另外,政府部门应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给电商立规矩。从事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经营的范围应当与其经营许可范围一致。鼓励、支持消费者、电子商务交易经营者,通过工商机关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交易方主体身份信息。允许电子商务交易当事人持相关电子商务交易凭证,向公安机关申请核实另一方自然人经营者身份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和技术信息能“互通有无”,让违法者“无所遁形”。
同时,鼓励电子商务经营者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并通过网站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真实、完整公示交易记录、交易评价等信息,客观反映交易双方信用状况。就网购中出现的赔偿责任承担主体、权利与义务、赔付途径等作出规定,使网上购物的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法可依。
当然,还需加强查处力度,加大违法成本。每年利用“双十一”和“3·15”两个时间段,对违法违纪、弄虚作假者集中查处,形成震慑。
2.如何避免农民工成“双重房奴”
省人大代表刘祥:应引导改变农民工城乡两头置业观念
□记者刘瑞朝
一边是在城里按揭买房,一边是在家乡盖楼房,家里的楼房又住不了几天,不盖又觉得不“排场”。省人大代表刘祥提出建议说,两套楼房让部分农民工成了“双重房奴”,政府部门应该合理引导改变农民城乡两头置业的住房观念。刘祥说,随着我省农民逐渐富裕,随之而来的是回乡建房潮。房子屡拆屡建,越建越豪华,但是这些房屋的利用率很低,家乡的房屋长期被空置,只是过节或办红白喜事时才用上几天,而这房子耗费了农民工兄弟的血汗钱。
刘祥说,农民的合法合理住房需求确实需要尊重,但一些新建房屋确实存在着审批和把关监管不严的问题。比如,村民在建房选址过程中,乡镇、村与有关部门职权不明,审批把关不严。
所以,组织相关方面在全省农村调研,尽快拿出适合农民需求,科学、合理、具体、方便操作的引导性政策,也是当务之急。
3.如何解决学前教育难
济源代表团:学前教育应尽快立法
□记者张渝
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问题多多,经费不足,幼儿教师编制又难解决。济源代表团联名提交《关于加快进行学前教育立法》的议案,使幼教事业发展早日有法可依。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国家已分别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只有学前教育阶段尚未立法。
目前,学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愈演愈烈,学前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缺乏基本的公共财政保障。另外,幼儿教师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待遇无保障,医疗、保险、培训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为此,应加快《学前教育法》的立法进程,使幼教事业发展有法可依,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4.如何防止恶意欠薪
省人大代表李玉坤:建议制定《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条例》
□记者张渝
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偷逃税款,损害他人权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由于没有信用体系约束机制,有些单位和部门一犯再犯。省人大代表李玉坤建议我省尽快制定《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条例》。他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恶意拖欠和逃避银行债务、偷逃税款、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河南省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度低,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到位,信用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建议尽快制定《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条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我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管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造“信用河南”。
查看评论: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