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坡
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惠庄村上王庄一位姓李的村民拨打本报热线说,他们庄有一个叫李成洲的老汉,今年已近七十岁,不计个人得失,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义务把村南村北的两条出村的道路,修得平平正正,方便村民出行,学生上学,他的善举受到了村民的称赞和好评。
多亏了他
村民出行才方便
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3月7日,记者来到新店乡惠庄村上王庄采访。从城区通往新店乡的公路走上通往上王庄村南的土路,记者看到一个老汉带领六七个村民在往路上铺沙石。
“你来得真巧,他正带着我们修路,这些沙石都是他自费出钱买的。”报料的村民一见到记者,赶紧指着一位正在干活头发发白的老汉告诉记者,他就是李成洲。要不是他自费购买沙石垫路,不间断地修路,村民们出行就成了大问题。
“多亏了成洲叔,要不是他每次下雨后就来修路,不仅村民出村难,上学的孩子们上学更麻烦,他们整天在这条路上进进出出,一天要走好几趟。”一位正在用铁锨铺沙石的妇女抢过话茬说,她嫁到上王庄近二十年来,每次下雨后,就看见李成洲不是在村南修路,就是在村北修路。
另一位村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成洲不仅出力修路还出钱买沙石铺路,他的善举感动了很多村民。今年春节前夕,他花了500多元拉了5大车沙石把村北通往村子的路修了,现在他又花500多元拉沙石把村南的路修了修。因为受他影响,现在每次他把沙石拉来,村民都会自愿来协助铺路。
村民还说,他们上王庄两个小组,400多口人,出村进村就这两条路,多亏李成洲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不求名不求利,义务为大家修路,才方便了村民出行。
一修就是三十多年
“我是跟着我父亲开始修路的,时间从1981年开始,这一修不知不觉中三十多年就过去了,头发也由黑发变成了白发。”李成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路好修,只需在下雨后用铁锨把高的地方铲铲,把低洼的地方垫平就可以了。可是近些年由于村里的机动车辆增加,一下雨路便会被机动车轧得不像样,不铺垫沙石已经很难解决问题,所以每年他都要根据路况,自己掏钱买上一两次沙石维护路面。
李成洲说,他对村南村北这两条出村路非常熟悉,从村口到主路上总共615米,哪里坑洼不平,哪里下雨后容易积水,他闭着眼睛也能说上来。修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路一天不好走他就睡不好觉。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朝一日把这条路修成水泥路。 “我算了一下,把这条路修成水泥路,连雇人买沙石水泥需要十一万多元,希望有关部门帮助把我们出村的路修修。”李成洲老人说,如果有爱心人愿意帮助他们出资修路,他也将捐出自己的钱。但如果路修不了,他仍将尽自己所能,为大家义务修路,直到干不动那一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