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春雷
核心提示
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美,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真实感人的新闻。2014年,南阳晚报开展了“寻找最美南阳”大型采风活动,这项活动自去年3月底开始,持续开展近一年时间,共刊发百余篇报道。我们的记者跋涉在南阳盆地的山山水水间,书写一个又一个“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动人故事。
“最美”选题:
拨动人心正能量
2014年南阳两会过后,南阳晚报多次召开编委会研讨,如何将新闻走基层活动深入开展下去,用新闻的触角,展现“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
南阳晚报编委会决定开展“寻找最美南阳”大型新闻采风活动。围绕“寻找最美南阳”设三个专题,即“出彩南阳人”、“留住咱乡愁”、“远山的呼唤”。希望通过这项新闻采风活动,用“最美”的精神力量,用拨动人心的正能量,报道美好的人和事,用南阳美好的山、水、景、物,用美好的乡音、乡情,激发南阳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豪情,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加油助威。
其中,“出彩南阳人”专题,挖掘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典型和身怀绝技的南阳人,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温暖生活,感动你我。
“留住咱乡愁”专题,挖掘南阳“原生态”的自然美、人文美,这种“美”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我们记忆深处,它时时叩击我们的灵魂,让我们魂牵梦萦。
“远山的呼唤”专题,派记者深入山乡、农村新闻空白点,采访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居民生活、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生活诉求和生活愿景。
“寻找最美南阳”选题确定后,报社领导决定抽出十多名骨干记者分别承担“出彩南阳人”、“留住咱乡愁”、“远山的呼唤”三个专题的采访任务。
2014年3月26日,南阳晚报“寻找最美南阳”大型采风活动启动,并刊发活动启事。活动启事刊发后,当天上午9时许,读者李鹏举给“出彩南阳人”报道组提供新闻线索:“方城县独树镇辛庄小学的毛兰荣,是一位编外乡村代课教师,年近七旬还坚守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上……像这样的人,是不是‘出彩南阳人’?”记者肯定地回答:“我们要寻找的‘出彩南阳人’,就是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报道组立即驱车前去采访,当天中午,在伏牛山南麓的辛庄小学,记者见到了拖着病躯给孩子们上课的毛兰荣。在她不时响起的咳嗽声中,记者对这位默默奉献大半辈子的编外乡村教师进行了采访。
“最美”报道:讲述盆地好故事
随后,采访组的十多名记者陆续深入农村,深入山乡,“寻找最美南阳”大型采风活动如春风激荡,一篇篇带着泥土芳香的报道,讲述着南阳盆地的好故事,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谁说平凡的人生没有精彩?
为了对驻村干部的一句承诺,农民武田广义务修车一辈子,半个多世纪来为乡亲们免费修农机上万台。21岁的大三女孩张方怡,三年来一字一句抄录武侯祠碑刻,用43万字译注鉴赏,从400块碑刻中解读卧龙躬耕地。一草一木,南阳山水皆入画;至情至性,3000多首诗歌吟家乡,王斐用诗颂南阳,用画绘南阳,笔底家乡情韵长……一个个“出彩南阳人”,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温暖人心,他们身上散发着的正能量,给平凡南阳人的生活涂上最美的色彩。
谁说乡愁已经被人们淡忘?
唐河县郭滩镇的茶馆文化延续了300多年,2014年5月里的一天,在郭滩镇简陋的茶馆里,晚报记者与郭滩人一起喝着大碗茶聊乡情,忆往昔;南召县城西南百余里群山深处的小曼山,石窑里居住有穴居人,记者在山崖密林里穿行,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乡愁”流淌在山间小溪里,蕴藏在村落古寨里,洋溢在戏曲诗文里——“乡愁”早已渗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愫里。
谁说听不到远山的呼唤?
在西峡县桑坪镇最偏远山村西沟村瓦房店教学点,53岁的汪明亭是唯一的教师,35年来汪老师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也有很多机会离开偏远山村,但他没有,他说:“我不干,不会再有人愿意去受这份累,那些孩子就没书念了。”记者跋山涉水去采访时,汪老师不希望多说自己,他只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关心深山里求学的孩子们。
因为自然条件限制,偏远山村经济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远山中还有留守的孩子们,还有孤寂的老人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晚报记者深入采访,为的是让广大读者听到并回应那“远山的呼唤”。
最美“心愿”:用新闻纸展现大美南阳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许多感人故事来自于基层。采访这组新闻报道时,我们的记者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记者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新闻;记者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与百姓交朋友,与群众一起脉动,才能写出有感染力的精品新闻。
承担“出彩南阳人”采访任务的四名记者马潇潇、于晓霞、刘娜、梁良都是女同志,因为采访,有时需住在遥远的山乡,马潇潇、于晓霞、刘娜多次把孩子托付给亲戚和家里的老人照看;梁良不顾怀有几个月的身孕,有时一天坐车百余公里到乡间采访。说到感受,马潇潇说:“以前总疑问‘出彩南阳人’到底有几个?深入基层后才发现,‘出彩南阳人’有很多很多,采访他们的事迹时,自己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礼,常常眼中含着泪水,常常为他们平凡中的伟大而感动。”
承担“留住咱乡愁”采访任务的记者陈菲菲到南召小曼山寻找穴居人时,不小心跌落河中,扭了脚浑身湿透,她也没有退却,坚持完成采访任务。郭起华、徐蕾、陈菲菲三位同志到南召九里山寻找韩信寨,顶烈日爬了4个多小时的山,回来后大家说:“累得腰酸腿疼,被晒得焦头烂额……但挖掘到了南阳的自然美、人文美,这样受苦受累也值了。”
承担“远山的呼唤”采访任务的记者马聆道、刘力果、张晓彭、张曦、石琼等,多次深入伏牛深山,甚至到南阳最偏远的小车站采访。路不熟悉,还不通车,他们一路打听,搭三轮、搭摩的,有时在深山需步行十多公里,有时早上出发,天黑才能找到被采访的对象……他们说:“何惧苦,何惧累,我们用双脚丈量着大地,用心灵感受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用纸和笔传递那远山的呼唤。”
风附物而有声,情附心而有诗。
一期又一期的“寻找最美南阳”报道活动,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广大读者纷纷提供新闻线索并带领我们采访。诚如为我们多次提供线索的南阳作家张茹所言:“我为什么钟爱南阳晚报?是因为我一直关注你们的‘最美’系列报道,看到你们展现的是咱南阳人平凡生活中的‘最美’,这样的‘最美’接地气,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南阳爱心飞扬网站的王炳奇还利用自己是该网站管理员的身份,将“寻找最美南阳”的报道一篇篇复制、编辑发到新浪、搜狐、网易、大河、大豫、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站上,扩大“寻找最美南阳”的影响力。 读者的支持和赞誉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寻找最美南阳”新闻采风活动已完美谢幕了,但本报新一档新闻采风活动“行走中国,精彩故事——晚报书写大美南阳”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进一步走基层、接地气,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群众心声,以一篇篇充满泥土芳香的报道,展现南阳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一篇篇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回报广大读者的期许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