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街很短,631米的长度,几乎一眼望得到头。
民主街又很“长”,南阳府衙、南阳察院、任家大院、淅川会馆、新知书店……青砖灰瓦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岁月沉浮和历史沧桑。
单单名字的更改就印证出这条街的古朴厚重:明清两代因察院在该街,故称察院街。1931年后,因国民党南阳县政府驻该街,改称县政府街。1951年更名民主街至今。时代变迁遁去了旧日风尘,却留下了一座座色泽剥落、苔藓苍苍的古建遗迹,撑起了一片拥有灿烂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
7月6日,记者走进民主街寻古探幽,踏上斑驳的石板,似乎可以听见历史悠长的回音……
本报记者 李 萍 李 宾
实习生 王芸也
饱蘸沧桑的衙门往事
自热闹的人民路折进民主街后,从略显窄的街道、灰砖青瓦的房舍上,依然能看得到历史的浸润。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的南阳府衙就在这条街西端。
南阳府衙的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的建筑规制,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院落内,古旧的灰色调营造出古朴深远的味道,公案、仪仗传递出庄重威严的气氛,这个元、明、清三代199任知府“生活过的地方”,不仅是弥足珍贵的封建社会郡府级官署衙门的实物标本,更有着丰盈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南阳府衙三堂前悬挂着一条木鱼,讲的是东汉“羊续悬鱼”的故事:羊续任南阳郡太守时,府丞向他献生鱼,羊续接受后挂在庭前。府丞后来又献生鱼,羊续便让他看以前悬挂的鱼,以断绝其献鱼之念,后以“羊续悬鱼”喻做官清廉。“秦在周赧王43年(公元前272年)始置南阳郡,两汉时期沿用秦制。地方最高长官为郡太守,一些历史成语典故像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均源自两汉时期的南阳。”南阳民间文化学者郭文学说。
央视今年年初热播的纪录片《鉴史问廉》,就曾在南阳府衙取景讲述“羊续悬鱼”这个故事。穿过岁月尘埃,这些饱蘸沧桑的典故,仍有着深刻的借鉴教育意义。
藏身校园的古代“招待所”
民主街之所以有察院街的旧称,皆因位于其东段的南阳察院。“南阳察院始建于元代,清代知府任恺重建,是那时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机构。清朝初年曾改察院为分守道署,后来改为南阳试院,康熙年间以后,有上官至南阳多以此为行台。”市古建所副所长贾付军说。
察院的性质像现在的招待所,是接待上级领导的,像钦差大臣、巡察御史等高级官员到了南阳后都住到察院。此外,就是每隔一年在这里举行一次秀才考试,南阳府二州十三县的考生都集中到这里,先预习后考试。“以前的察院布局完整,建筑规模可与南阳府衙相媲美。”贾付军说。
世易时移,饱经风霜的南阳察院早没了往日的恢宏气势,现存的二堂、东西大号(廊房)等已成为学校的图书室、教材室和阅览室。走出院门时,两名学生正坐在附近看书,安逸的气息远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华。
清代察院
历史深处的苍茫岁月
身为官府所在地,民主街自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繁华往昔浓缩在现在的一座座古建筑的青砖灰瓦里。这里,会馆、民居、商号与官署相互辉映,目光所及,触摸的是一段段历史旧事。
清末民初兴建的淅川会馆就在民主街与民权街交叉口东,小青瓦、花格窗,是那个时代南阳商业繁荣的一个见证。明清时期,外地商人来宛经商的很多,他们为了聚会、议事方便,大多在南阳集资建有会馆,如山陕会馆、江浙会馆等。
民主街还见证了南阳照相馆业的起步,1902年南阳第一家照相馆“魁记”就在此开业。上世纪30年代初开业的好莱坞照相馆目前尚存一进院落。照相馆对面,是布局完整的任家大院建筑群,这处任家祖上中举之后所建的房舍,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这条街上,还有当年南阳地下党发行革命刊物、宣传抗日救国的新知书店;还有清末至民国时的著名商号复兴昌建筑群……时光远去,尽管色彩斑驳、匾额褪色,但它们和解放路、民主街的许多古建筑群落一起,让街区丰盈厚重,让城市根脉扎得深远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