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新峰 杨长坡
“你呼我应,情系百姓”——南阳晚报“聆听”版上这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一笔浓墨的铺垫下,显得格外醒目。
聆听百姓的欢笑,聆听百姓的烦恼,2015年,南阳晚报热线新闻部的记者们用最亲民、最接地气的新闻,关注着读者的喜怒哀乐,诠释着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2016年,元旦早晨,新闻热线部的记者和南阳黎明脚步团队成员及部分市民一起,以健身、奋进的方式喜迎新年的到来。
“百姓利益无小事”
也许有人说热线新闻部的新闻反映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断水断电了,下水道堵塞了,垃圾乱倒了……的确如此,但事虽不大,但事事关系民生。“百姓利益无小事”,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这些小事,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人民才会更幸福。
城区长江路、信臣路上坑洼严重,白河南冉营村垃圾围村,工农路商圣苑6家饭店排烟妨碍居民生活,枣林菜市场污水横流,靳岗办事处顾庄村新修的北环路上堆满了垃圾等等,记者分别以《路上坑连坑 道路颠又颠》、《白河南冉营村被倾倒大量垃圾》等为题进行报道,及时把社情民意反映到相关部门,使问题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
城区独山大道与光武路东北角、大统百货附近、长江路与伏牛路东南角等乱停乱放严重,让过往行人头疼不已,我们一篇篇《城区独山大道与光武路东北角成了停车场》、《慢车道快车道 时常乱了套》等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街头有人卖假枸杞,有人出售问题橙子,我们走访专家和有关部门,写出了《中药师经辨别确认:假的》、《这样的橙子敢吃吗》等报道……
一篇篇反映百姓生活的报道,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走近读者,实实在在为读者解决了切身问题。
深入现场采写,哪怕山高路远
2015年3月3日,卧龙区谢庄乡大王沟村一村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说,他们家培育的4亩多桂花树,已经三四年了,小的直径两三厘米,大的四五厘米,正月初八晚上一夜之间几乎被人砍光,损失十万多元,实在令人心疼。
记者接到线索后,租了一辆出租车赶到了现场。因为被破坏林地面积较大,被砍的树茬有高有低,加之树枝覆盖,有些树茬难以看清。记者和当事人在查看现场过程中,一个尖利的树茬扎破了记者左脚,当时鲜血直流,当事人劝记者到卫生所包扎,被记者谢绝。记者在用手绢包扎后,坚持整个采访完了。采访结束后,一篇《谁向这些小树下黑手?》的新闻见诸报端。记者的脚上伤口虽然在半个月后才好,但成功的采访,反映百姓的疾苦,让记者内心感到欣慰。
大山里采访总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2015年10月12日南召县小店乡龙潭沟村三户村民500多棵惨遭剥皮的事更让人难以忘记。
山路难行,坡陡沟深,记者步行二十多里山路,辗转三地,下山时由于坡度太陡摔倒了两次,当结束采访返回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虽然回来后小腿困疼了几天,但一篇《南召县500多棵景观树惨遭剥皮 村民损失近50万元》反映了当地村民的心声。
2015年11月下旬,卧龙区潦河镇闫庄村又发生了一起毁林案,虽然下着雨,地里很湿,难以进人,但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记者踩着泥水,进到被毁林地调查拍照,写出了《卧龙区潦河镇闫庄村一村民苗圃惨遭毒手,四百多棵香樟树被拦腰砍断》的新闻,引起了林业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快了破案速度。
严寒浓雾挡不住寻爱的脚步
南阳城区7家爱心早餐点每天早上为400多位环卫工、孤寡老人等提供免费早餐。7家爱心早餐点爱心人士不辞辛苦、乐于奉献的行为受到了广大市民好评。
2015年11月24日,为了宣传这7家爱心早餐点的善人善行,热线新闻部3名记者清晨5点多起床,冒着严寒,分头来到车站南路、医圣祠街、枣林街爱心早餐点,用笔和镜头记录了这些爱心人士的感人故事,先后以《热腾腾的早饭温暖一座城》、《七家免费粥棚受称赞,爱心人士希望更多人加入爱心大合唱——一袋米一兜菜,都是一份爱》为题进行了报道,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把近年来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的报道推向高潮,受到市民朋友的称赞。
2015年12月23日早上,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六点多钟,记者乘与一群爱心人士一起,驱车到南召马市坪乡大山深处看望50名孤寡老人。面对大雾,去还是不去?爱心人士征求记者的意见,记者果断地说,只要大家能去,我一定跟随采访,大山深处孤寡老人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在等着我们。大雾挡不住记者追寻爱心的脚步。
在赶往南召县城的路上,记者看到有四辆车因能见度低掉进沟里,当时记者也是捏了一把汗,现在回想起来也很后怕。但当与爱心人士来到深山,为孤寡老人们送上一件件棉袄和现金,看到一张张沧桑脸上写满幸福和喜悦时,一切辛劳都花作乌有,再大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后,就算雾再大,路途再危险,记者都会毅然追随爱心的脚步。
回来后,记者饱含热情写下了《大山挡不住的爱心》这篇报道,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传播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
胸中装正义,记者无惧无畏
作为晚报新闻热线部的记者,面对读者反映的问题,我们要敢于担当,选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架起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
2015年7月,当雨季来临时,地下室进水一度成了市民们投诉的热点,镇平县航天新城住户、城区兴宛教师公寓住户等向记者反映,他们小区因下水道被堵,下雨后污水排不出去,小区地下室的水长期不退,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
接到线索后,记者先后深入现场采写了《我们地下室快成‘鱼塘’了》、《地下室天天用抽水机抽水》等报道,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受到居民们的称赞。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接到过“不要多管闲事”、“再多管事儿,小心点!”的威胁电话。但记者并没有被吓倒,义正辞严予以回击。
胸中装正义,为百姓鼓与呼,记者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