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观察记者 李铮 本报通讯员 边铨彬 袁永强
黄昏时分,音乐轻抚,屋顶升起袅袅炊烟,熟透了的柿子树,加上农人扛着锄头回归时吆喝出来没有韵律的乡歌,勾勒出一幅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暮归图……
这就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村”,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的岳庄,目前已入驻艺术家60多人,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游人如织。
青砖瓦房、旧轮胎、碾盘……这些在众人眼中不起眼的玩意儿,经过艺术家的妙手,令人惊叹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业内相关人士慨叹道,“画家村”就是艺术家的心灵归属,是南阳人心中的“798”。
“空心村”的蝶变
在绿水环绕下,一排排古朴的青砖瓦房错落有致的隐于林间,使古色古香的村落显得更为秀丽。漫步于村间的青石小径,土墙、碾盘、青砖、茂林、古藤……再寻常不过的农村样貌中,却处处充满着艺术气息。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个村子有100多年历史,更难能可贵的是,有37处连片的瓦房,而这并不多见,并且房前屋后都是汉砖。
走进国家一级美术师郑明的“听雨轩”,磐石古玩点缀院落,推门进去,室内雕刻着国学经典书篇的葫芦挂满书架,农村特有的布老虎摆满书画案台。转而来到画家蒋铁浩的“听竹轩”,院子里腊梅松柏装点冬景,瓮缸里金鱼游弋……简单地修葺之后,普通的民居院落瞬间变为颇具特色的艺术工作室,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慕名而来。
现在画家村已入驻60多位画家,开设有30多个画家创作室,全国范围内已有200多位书画家表达了入驻意愿。这个在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被遗忘的村落,因为艺术家的到来,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北京有个798艺术区,那我们要把画家村打造成南阳市的798。”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说,从2015年开始,宛城区委、区政府把“画家村”作为美丽乡村、文明新村示范点来精心打造,大力改善提升“画家村”的条件,共协调资金360多万元,修路、安装路灯、种风景树……让这个昔日无人问津的“空心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画家村”的活力
每到周末,“画家村”里热闹非凡。在“爱心学堂”里,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画画、学音乐、打拳等活动,其乐融融。
“画家村”里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关心和监管,一些孩子对学习不太上心,心理也易出现封闭、叛逆等问题。为此,艺术家们创办了“爱心学堂”,无偿教孩子们画画、音乐、国学、弟子规等,并且将一些生活常识、安全知识乃至人生哲理融入课堂,寓教于乐,并培养出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农村孩子。据悉,累计培养200多名留守儿童,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
村民们十分激动地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们进入‘爱心学堂’,就像换了一个人,不再一味地玩耍,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功课,更加懂事知礼。”
此外,为了使画家村持久焕发活力,驻村艺术家们发动村民种葫芦,眼下已见成效,今年葫芦种植面积将达到60多亩。
“你看这些用葫芦做成的汽车吊坠和钥匙坠漂亮吧?都是俺们在画家指导下手工做出来的。”一位村民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精美葫芦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
为把“葫芦”产业做大做强,画家村还接纳了20多名学艺术的聋哑大学生,他们发挥所长,将弟子规等国学经典雕刻在葫芦上,便可实现从葫芦种植、葫芦创作到葫芦艺术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