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前后,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那么,你知道是谁最早开始放风筝的吗?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从风筝被发明出来开始,它就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古人还有很多关于风筝的有趣故事。
1、楚汉相争时张良制作了很多巨大的鹞子风筝,他坐在大鹞子上飞到项羽军队的上方,在鹞子里唱楚地思乡的民歌,唱得项羽军队"四面楚歌",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军无斗志,于是项羽大败。
2、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3、唐代,原本用于军事上的风筝,逐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宫庭中开始把放风筝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民间也纷纷开始效仿。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4、从五代(907-960)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 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
5、宋代,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文人墨士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题材。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画面。到明清时代,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它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纸和丝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纸易破,丝绢贵,而现代科学的产物——尼龙布和塑料膜,成了制造风筝的新材料。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可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风筝的骨架可根据个人爱好来编制,如蜻蜓状、蝴蝶状等。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这时,你还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虽然适量的附件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但是太多的附件会使风筝的飞翔失衡。
怎么样?小小的风筝,从被发明出来那一天起,一直到今天,是不是承载了咱们泱泱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呢?你是不是也想带上你的孩子一块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风筝呢?那就来我们南召五朵山景区吧——3月26日到4月10日期间,我们可是对每一位购买全价门票的游客都会免费赠送一个潍坊风筝厂定做的DIY风筝啊!想想看,您可以和您的孩子一起画好风筝的画面,组装好一只铭记着您和孩子美好记忆的风筝,一定会特别有意义的,那就别犹豫了,赶快带着孩子来我们五朵山吧。小编在这里把五朵山风筝节第一天参加免费DIY潍坊风筝的一些现场花絮分享给大家吧,您看,还有歪果仁也DIY了一只风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