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琰炜
新建住宅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稳步推广街区制。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进行排查摸底,逐步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到2020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新建小区基本实现集中供暖。
争取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对城区破损道路、老路旧路、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这是记者4月29日在市委城市工作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议上获悉的。
总体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市中心城区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
实施“一十百千”城乡发展战略
提升市域中心城市核心地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坚持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加快特色商务区、商务中心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城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凸显“一河一山”城市地标,将白河打造为城市的“文化轴、生态轴、景观轴、发展轴”,将独山区域规划建设为具有观光旅游、休闲疗养等多功能的城市后花园,形成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建设具有较高首位度和宜居度、较强承载力和辐射力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实施“一十百千”城乡发展战略,打造一个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确保纳入全国百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十个活力城市(县城),力争纳入全国千个中小城市和县城;打造一百个特色小镇,争取纳入全国万个特色镇;打造一千个“美丽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以市区为核心的快速交通圈
构建“一心两轴四极五城多点”城镇空间布局。“一心”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坚持白河为轴、拥河发展,依托老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四大板块建设,形成“白河居中,两岸并举,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格局。“两轴”是依托郑万铁路、沪陕高速等通道,串联市域各级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产业园区,带动人口和产业集聚,形成的“十”字形城镇产业综合发展轴。“四极”是淅川-西峡、唐河、方城、镇平县城,以提升城市支撑能力和综合实力为重点,建设市域重要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五城”是南召、新野、内乡、社旗、桐柏县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支撑为重点,建设市域城镇体系重要节点。“多点”是以建制镇为支撑,推动产城人文融合,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发展。深化城镇空间的纵向联系,依托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网建设,构建以南阳中心城区为核心的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快速交通圈。
实现“山水文林”特色融合
从2016年起,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实现“山水文林”特色融合,推进城市景观风貌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的协调统一,打造大美南阳。
逐步完善提升白河及其内河水系沿岸区域城市设计,围绕白河“五道(科道、智道、商道、医道、明道)四区(生态休闲区、城市活力区、文脉传承区、教研生活区)”,总体设计框架。
加快编制完善光武路、仲景路等城市景观道路沿线两侧区域城市设计,打造城市景观长廊;提升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百里奚公园及周边区域等重要城市节点的城市设计水平,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
用5年时间,完成市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稳步推广街区制
新建住宅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稳步推广街区制。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进行排查摸底,区别不同情况,通过功能评估,征求业主同意并予合理补偿后,逐步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坚持“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快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推进张衡西路跨铁路立交、卧龙岗下穿隧道等立体交通建设,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争取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对城区破损道路、老路旧路、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到2020年,道路面积率达到15%。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绿道300公里。
加快在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大型文体设施、城市绿地、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边停车位等城市公共停车场所,配建城市公共充电站和分散式公共充电桩。
全面提高集中供热率
到2020年,市、县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0%以上。公交站点500米内覆盖率达到100%;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20%以上,新建或改扩建城市主干道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综合管廊力争达到50公里。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管廊实行有偿使用;中心城区、县城和建制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90%、80%以上;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城集中供热率达到40%左右,学校、幼儿园、医院、新建小区基本实现集中供暖。
2017年底前消除旱厕,新建改建公厕全部执行三类以上标准。
打好棚户区、工矿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市、县分别于2016年底、2016年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各县城区1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到2017年,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到2020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2016年起,新建城区、绿色生态城区、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