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南阳:回乡创客 实干兴业

A-A+2016年5月12日08:04河南 日报评论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原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人。2015年,“创客”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一起。也是从那时开始,在中国,“创客”被更多地理解为那些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践行者。在南阳,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创客”,他们回归阔别多年的故土,心怀感恩、肩负责任,在创新、创业的新鲜空气里,在开放、务实的政策阳光下,耕耘出一朵朵盛放的回创之花。

  记者 曹国宏 实习生 曹怡然

  故土“创”新路产业带民富“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四月下旬的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乡龚河村,1400多亩玫瑰竞相开放,吸引着城里城外的人们流连忘返。村部院里的玫瑰加工车间,62岁的李太丰正在筛捡用于做花茶的玫瑰花苞,“家里地也种了工也打了,像我这个年纪每年在玫瑰园打工还能挣个一万多,活也累不着,不少外村人羡慕着呢!”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没有一米水泥路,无人问津的穷村落。

  龚河村拥有耕地2400多亩,但多是岗丘地,缺水地薄,村民没有好的挣钱门路,纷纷外出打工,打牌喝酒的习气也在赋闲在家的村民中滋长。2011年,为了改变龚河村的现状,乡领导和乡亲们一致决定,请该村在外经商的龚旭光回村担任村支书。

  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匮乏、村小学年久失修、全村没有一米水泥路,下雨天孩子们就得踩着泥巴上学,夏天遇暴雨,家长们就得守在村旁石碾河的漫水桥边,看孩子们全都安全通过才放心……这就是摆在龚旭光面前的龚河村,然而这也更坚定了他干下去的决心:“如果没有困难,也不需要咱回来,既然回来了,就要把这个责任担起来,回来就是干事儿哩!”

  龚旭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桥,让孩子们安全地上学。自己拿了5万,村民们又筹了5万多,交通局给了5吨水泥,村民义务出工,就这样把桥修了起来。但光靠修路打井依旧不能让村民富起来,接下来,龚旭光四处找项目。经过不断考察分析,龚旭光决定利用近郊的地理优势,引导村民们种植蔬菜、中药材、林果。2012年,龚河村开始种植食用玫瑰,除本村种植的1400多亩,还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种植1000多亩。2013年,在现有几个合作社的基础上,龚河村成立了嘉农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玫瑰花茶、玫瑰酱等副产品,并在广州建立玫瑰化妆品生产线,实现了研发、深加工和专业合作社的链接。等条件具备后,龚旭光打算把广州的化妆品生产线迁回村,打造一个旅游、观光、购物一体化的玫瑰小镇,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资源,不再让乡亲们抛家舍业外出打工,这也是他最初回乡创业的初衷。

  回乡创业,龚旭光带回的是一个能持续为农民带来收益的产业。而社旗县唐庄乡邢庄村戚秋阳开办的家庭农场,则用土地托管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走进戚秋阳的盛康家庭农场,几十台大型机械甚是威武。他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些“大块头”,最贵的一台机器有80多万,他还是南阳第一个拥有私人植保飞机的农场主。

  2013年,在南阳做建材生意的戚秋阳回到老家,流转了900多亩土地。采购了各类大型农机,盖起粮仓,建起了家庭农场。虽然到2015年已流转土地2500多亩,但在经营中戚秋阳发现,由于收益不高,农民对土地流转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年,他通过考察调研将土地托管模式引入自家农场,开始时因为对新事物缺乏认知,戚秋阳亲自上门才说服十几家农户同意土地托管,但经过一年的实践,今年戚秋阳已经托管了6000多亩地,还不断有农户跑来谈托管事宜。在农场的显著位置,记者看到了土地托管流程图和明码标价的土地托管服务价目表,上面分别针对夏秋作物列出了全托管项目、可附加项目的价格明细,让农民托管得明明白白。戚秋阳说:“在土地托管模式下,因为农田管理技术的完善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同样是一亩地,换个种法收益就大不相同,农户虽然要和农场共同承担自然灾害、价格变动等风险,但总体收益还是要比土地流转高出20%,这就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将土地托管给农场,从种到收都不用插手,更像是农场主在给农民打工。”

  “赤子从来亲故土,丹心何必许天涯。”回乡创业者的最大动力源无疑是出于对家乡的爱。

  4月中旬,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的衡达涌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开工建设,待办公楼完工后,中禾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将从深圳整体搬迁至南阳。除设立先进的科研育种基地外,还将建设种子交易市场和农业创客空间,与各地育种人才进行科研合作,扶持传统育种。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公司就开始对生产区流转的137亩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因其是修建南水北调中线的回填土,土质极差,用当地农民的话说是草都长不起来。而公司董事长朱显有愣是用好地块的价格租下了这些土地,在其他地方买来“熟土”,掺入粪、饼肥与原土混合,第一年种植的玉米也全部粉碎回田,对土壤进行改良。这个周期要持续三年,才能使土壤恢复到适宜种植的水平,每亩地要投入六七千元。衡达涌金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林告诉记者:“公司的做法看似让人费解,实则是出于回创企业的本能,当我们有能力去改变这片土地时,理应担当起这份责任!”

  南阳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以来,先后直接回归硕士以上学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313人,投资千万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14人,技术智力回归931人。其中,柔性引进两院院士4人,在外人才返乡领办、合办、投资仅超亿元项目就达上千个。一个个人才陆续回归南阳,人才洼地得到有效填补,逐步形成了“万千诸葛聚南阳”的良好局面,一个个项目持续回归南阳,为南阳经济社会转型跨越注入了新生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后台服务器”搭牢回创平台

  4月15日,位于南阳龙升工业园淯龙光电产业园内的河南省东雷锂电有限公司,登陆众投邦平台,启动金额2000万元的融资,掘金资本市场。东雷锂电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高科技企业,2014年8月,由锂电池研发专家马正本和在深圳做锂电池贸易的哥哥马青俭共同回乡创办。公司总经理马青俭告诉记者,除却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免租三年的厂房和税收优惠外,公司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也是由设在园区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办理的,是政府的支持和真诚服务最终促使企业落户光电产业园。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公司已经由两条生产线扩展至八条,日产锂电池20万只,企业科技创新与产能发展势头迅猛。人才回归带来好的项目,同时也在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宛就业。原来在沿海锂电池厂工作的85后青年李万山,来到东雷锂电后,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突出的管理能力,一年多的时间已从普通技术员升任生产部经理,工资加上业绩奖励年收入20万元左右,比在沿海厂区翻一番。

  “目前,东雷锂电拥有8项专利技术。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性政策支持,下一步,将会逐渐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拓。”东雷锂电总工程师马正本表示。

  “如果说龚旭光、戚秋阳这样的回乡创客用智慧与实践探索出了适合家乡发展的农业模式,而在工业企业的回创工作中,南阳市在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则积极为回创者选项引资当好参谋,让回创者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与本土产业基础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南阳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朱艳红说。

  同样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市场导向型企业,与东雷锂电所走的新能源路子不同,位于南阳官庄工区的河南汉工机械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却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技术闯出一条“以旧创新”的大路。

  机械再制造,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旧件翻新,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旧件再生,焕发新的生命力。再制造产品不仅恢复到新件规定的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使用寿命达到与新品等同,甚至提高2至3倍,与购买新品相比,旧件再造可极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翟长生,新野县沙堰镇人,2015年以前,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军队长期从事以表面涂层技术为核心的机械再制造材料、设备及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去年,翟长生从部队自主择业,并从工作生活的武汉回到南阳,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在官庄工业园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除了方便的区位优势,还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这里紧邻油田,既有相关的技术工人,更为主打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提供了大量货源。“现在对我们这些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回乡创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政府实施人才回归,就像搭建了一个开放稳固的平台,让创业者可以在上面大胆地跳舞!”翟长生说。

  “在国家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工业强市与粮食安全同举的大背景下,南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经济的良好前景是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的根本,而从规模转向创新,从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南阳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新的产业、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来推进,政府鼓励创新创业,回创人才更是其中的生力军。政府要发挥‘后台服务器’的作用,为人才回归创业清障搭台!”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韫说。

  “回创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南阳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回创工作的关键抓实抓好,敦促相关单位整合职能、简化审批、提高效率,全方位服务回归人员创业发展。市财政局争取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11万元,支持32个小微企业发展项目和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市委农办对10个县区20多个符合条件的回创农业开发项目申报各级财政支持资金2500多万元;各县区、乡镇办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纷纷设立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服务窗口,为回归人才提供咨询、代办、协调等服务。组织驻宛银行共同发起了服务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倡议。同时做好人才政策和服务平台建设,起草出台了《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配套实施办法》及15个操作性极强的配套实施办法。建设了一个示范性众创空间。

  如果说人才回归带来的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对南阳经济发展是一种有形的影响和推动,那么回归人才通过思维模式的碰撞,先进理念的渗入,更在无形中对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内核产生影响,浸润创新创业文化。

  宛城区黄台岗镇岳庄村,一年前还只是中国无数个“空心村”中的一个,而今却有着“南阳798”的响亮名号。

  2015年,南阳师院美术教师郑明为找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又不太远的地方进行创作,偶然来到了朋友的老家岳庄村。该村原有村民300多人,现大部分在外建房,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砖大瓦房多半闲置,郑明租下一座民居后,开始对老院修残补缺细梳妆,原有的砖瓦草木、土墙缸瓮经过他的改造摇身一变为诗意的“听雨轩”,引得志同道合的书画圈朋友纷纷前来创办工作室,才有了后来的“画家村”。如今,“画家村”已建、在建工作室40余套,入驻艺术家70余人,创作涵盖国画、油画、书法、摄影、版画、雕塑、汉画收藏、烙画、剪纸等领域。

  随着艺术家们的驻扎,村里的游客也渐渐多起来,村民就顺势做起了文产经济,有些艺术家擅长在葫芦上作画,就带动村民种起了葫芦,剪纸、草编、手工虎头鞋等传统手工艺品也因有了身边艺术家的参与,有了画家村的原创印记,增加了附加值,村民自种自制的红薯干、萝卜干等也成了游客购买的抢手货。除了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外,艺术家们还吸引了器乐、声乐、武术等一批专业爱好者入驻,在村里开办了爱心学堂,无偿教授孩子们书画、国学、乐器、武术等课程。南阳师范学院化学博士刘若雨,十分热心孩子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还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孩子们进行垃圾处理分类,养成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从小事改变自己的村庄。

  “人才回归不能停留、拘泥于形式,把握人才回归的内涵,始终贯穿于南阳实施‘回创战略’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吸引南阳在外各类人才以总部回迁、项目回移、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等方式,回乡投资创办规模不等不同形式的新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从事经营或者进行智力合作,不仅要把人才引回来,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其提供创业创新的环境,促使人才、信息、技术、资金、项目、市场、服务等各种要素实现战略重组,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南阳在外各类人才回归创业或回哺家乡,有力推动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建设。”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如是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