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就业心情爽
特约记者 张中立
“不出门了,就在牧原公司干了。”2月6日,内乡县湍东镇东王营村的王霞冒着大雪在参观牧原公司十七分厂后下定了决心,“一是没想到家乡上马了这么多好企业,工资待遇和深圳差不多。二是在产业集聚区还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廉租房,教学环境比深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强多了。”
和王霞有共同感受的还有很多外出打工者。随着该县项目建设的迅猛发展,产业集聚区内已入驻企业超百家。一方面,晋城陶瓷等新的项目不断投产,另一方面,牧原、飞龙、东福等企业不断上马新的项目。农民工输出大县出现了罕见的用工短缺,熟练的技术工人更是一才难求,企业门口常年悬挂着“招聘”的广告牌。春节前后,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企业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短信等媒体平台,加大家乡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号召外出打工者回归家乡。春节期间,县产业集聚区也成为旅游景点,打工返乡者对企业逐一考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挑选自己中意的企业。
据县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主任张静涛介绍,监测的10家重点企业已经招聘到3000多名农民工,还有近5000多个就业岗位的缺口。
梨园深处笑声朗
特约记者杜福建 陈康 通讯员张勇
人勤春来早,淮源春意闹。2月5日,农历大年初六,在桐柏县安棚镇吕庄村一处丘陵上,桐柏永丰晚秋黄梨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抢抓瑞雪初降改善墒情的大好时机,正在培土栽苗施肥。
在梨园里忙活的社员们乐呵呵地说,春节期间是黄梨销售旺季,整个节日大伙儿都很忙。合作社负责人程远来告诉记者,晚秋黄梨被誉为“中华梨王”,其果实具有色鲜、皮薄、肉白、核小无渣、储存期长等优势,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2010年,在外地打拼小有成就的程远来毅然回乡创业,承包了300余亩荒坡,全部种上了晚秋黄梨,效益良好。随后,他牵头成立了桐柏永丰晚秋黄梨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统一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已带动周边农户累计种植近3000亩,进入盛果期后,亩均效益可达两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养殖有“夏南”黄牛200多头,在县林业部门指导下发展“林下经济”,在林间种草喂牛,牛粪作为有机肥供给梨树生长,黄梨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致富有奔头,农民乐悠悠。“每到春天,家乡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程远来激动着、憧憬着,“种植晚秋黄梨不但能绿化荒山荒坡,还能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前景好着呢!这不,春节前我又引进了2万多棵梨树苗,今年再增加300亩梨园,下一步,还要建成千亩晚秋黄梨示范园,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绿色产业,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