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方城县广阳镇第七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在袁庄村举行开幕仪式,为期一个月的农民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艺术节上,热心民间艺术的人大代表和群众自编自演的腰鼓、盘鼓、秧歌、旱船、高跷、广场舞等节目精彩纷呈,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文化活动日益强烈的需求。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穿着开裆裤的我,最喜欢挤在人群中看把戏(现在叫魔术)。
耍把戏的道具很简单。在地上铺一块红布,上面放一根绳子、一块手帕、一枚硬币、两个小瓷碗、一根香烟、三个小海绵球而已。耍把戏的人上身一丝不挂,用手把胸口拍的发紫,一边说一边表演,眼看着空杯里能变出酒、钢针敢穿舌,三个小球盖在碗里,你就是猜不着哪个碗里有几个小球……
正当人们脖子伸得老长、看得正得劲的时候,那变戏法的人却卖了个“关子”,说各位大伯、大妈、大婶、兄弟,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们行行好,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实在困难,无奈才到贵地卖艺混口饭吃。说得可怜巴巴,最后还双手抱拳向大伙儿施礼。
那个年代人们口袋没钱,都是靠挣工分儿分点粮食糊口,但看了又不能白看,大伙儿只好回到家中,有的给拿些红薯干,有的给端碗面,多多少少有点表示就行。
还有些耍把戏的是米面都不要,玩到最后开始卖狗皮膏药,吹嘘他的狗皮膏药是三代祖传秘方精制而成,包治百病。先在人群中拉出一位大伯、大娘当场试贴,见效给钱。那时膏药也不贵,两毛钱一张,三毛钱两张,一场下来也能挣几块钱。
当时一天能挣三五块钱就很不错了,因为一个壮年劳力一天才能挣两毛钱,这可比在家挣工分强多了。父亲说出门在外跑江湖的人都是些“溜光蛋”,怕出力干活,出来瞎混。
儿时的我,是个魔术迷,总是一场跟着一场看,为的是想从中看出人家的门道和机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戏法的痴迷,竟也能变几十套登上大雅之堂的戏法了,还成了省魔协会员、西峡县杂技魔术协会副团长。
与魔术结缘,跟我儿时喜欢看杂耍是分不开的。虽然自己现在也会耍上几招,但是从没到乡村摆地摊耍把戏。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思维在飞跃,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儿时在家乡看到的那些民间艺人玩把戏。遗憾的是这些民间老艺人有的早已改行,有的已离开人世,民间奇葩正在一点点地从乡间消失……
(记者 王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