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总理夫人在河南插队的故事

A-A+2014年5月7日08:37南阳日报评论

  她是才女,她是“铁姑娘队”队长,她曾半夜拉架子车送室友去卫生院

程虹(右二)与下乡女知青合影程虹(右二)与下乡女知青合影

  编者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目前正在非洲访问,夫人程虹首次陪同出访。随着新华社国际部官方微博发布的照片,程虹走进了公众视野。

  5日,程虹在埃塞俄比亚总理夫人罗曼·塔斯法耶的陪同下参观了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观摩汉语授课,并与学生们交流。6日,程虹将自己的著作赠送给埃塞俄比亚总统姆拉图。

  程虹1957年出生,文学博士,在首都经贸大学外语系任教30余年。她在北大进修时与李克强相识结婚,两人育有一女。作为总理夫人,她十分低调、平和。她被海外媒体誉为“李克强的软实力”。

  程虹与李克强有着相同的上山下乡经历,她的成长轨迹、生活和工作情况,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报今日推荐一篇有关程虹在河南插队的文章。

  “夜幕已经降临,眼望周围朦朦胧胧的原野,那一块块熟悉的玉米地,那条一直通到板厂的沟,脚下这条曾走过多少回、至今还坑坑洼洼的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这是程虹1994年8月1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难忘那片热土》中的一段话。

  《郑州晚报》记者走访了她曾下乡插队的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

  她曾是“铁姑娘队”队长

  广阔天地乡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县城西南。1968年,就是在这块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牵动亿万人心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程虹1974年插队的板厂村,便是其中的一个生产队。

  “从1968年开始,一共从城里来过69名知识青年。”1947年出生的王光套是当地人,由于年龄稍长,他不仅见证了40多年前的“知青上山下乡”过程,而且,至今仍清晰记得每一名知青的名字。

  “王照合,我当然知道。当年,他和每个年轻人关系都很好,那时候,大家都很敬重他。”听到熟悉的名字,王光套有些惊讶,当他听说了程虹曾在文章中多次夸奖这位“石头队长”的事情后,神情中瞬间写满了忧伤。

  “十几年前,他就去世了。现在,家里还有俩孩子在附近的厂里上班。白天很少在家……”话说到一半,王光套点了根烟猛抽了一口。稍稍思索了十几秒钟后,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对了,王照合去世前身体很不好。记得有一年,程虹还委托过一个同组的下乡知青,给他捎回来500块钱。”

  虽说平日只顾忙着劳动,打交道并不算多,但在王光套的记忆中,他对才华出众的程虹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公社经常组织报告团演讲,我平时特别爱唱,总喜欢给大家表演节目。那时候,程虹主要负责给大家演讲。”几次“同台合作”之后,王光套突然发现,程虹除了性格随和、平实,而且文艺才能出众。

  说起大伙儿的评价,他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那时候,生产队里人人都夸她有才华。”

  不仅如此,当初身为生产队“第一组长”的程虹,还在平时的劳动中,给王光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晰记得,当时程虹所在的小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铁姑娘队”,每次都是她带领大家揽下了队里最重、最难的活儿。“当时,在我们全公社,‘铁姑娘队’的队员们,绝对是人人敬佩!”

  她曾在1993年返回“知青宿舍”

  走进知青当年生活的宿舍,一块镶嵌在门头下面、写着“板厂村知青旧居”7个大红色字体的小牌子映入眼帘。这里,也是程虹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大家都希望这些历史建筑能保存下来。2002年的时候,我们在房子外面的墙上写上了‘知青旧居’几个字。去年,又挂上了一块牌子。”由于平时很少出门,多年来,只要有空,王光套便到几间老房子里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下灰尘。时间久了,他也渐渐成了众人口中一致认可的“管理员”。

  “有时候,那些来这儿插过队的人会到这里看看,我就负责接待。这里,有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打开右侧的房间屋门,王光套伸手轻点着墙上一张印有所有下乡知青的名单喃喃自语,这些年,所有返回过这个小院的人,他一一记得:“乔英,一个多月前回来过;朱国强,去年回来过;冯笑冬,去年也回来过……1993年的时候,程虹回来过。”

  1994年8月1日,重新返回过板厂村的程虹,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难忘那片热土》的文章。她在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言语中,曾多次提到了这条带给自己美好回忆的小河流。如今,这条小河岸边依旧绿意融融,恬静漂亮。

  她曾半夜拉架子车送室友去卫生院

  2012年12月24日,一幅巨大的知青群像浮雕矗立在郏县广阔天地乡,从此,“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纪念馆的馆长叫吴焕霞,出生于1956年。巧合的是,一直生活在板厂村的吴焕霞,在1975年与程虹成了好朋友。

  “其实,我1974年就认识她了。那时候我在公社广播站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她在台上演讲,心里特别佩服。”由于当时板厂村是公社最知名的生产队,经常有其他生产队前来学习经验。那天,吴焕霞第一次见到了演讲台上的程虹。从那以后,她心里便把程虹当成了学习榜样。

  “她文采好,有才华,每次打交道都是一次学习机会。”至今,吴焕霞依旧清晰记得,那次接触之后,她足足激动了好几天。

  1975年年初,吴焕霞被分到了板厂村驻队。意想不到的是,她不仅与程虹分到了同一个宿舍,还特别有缘,成了床挨床的好室友。

  “她是进门第一张床,我是进门第二张。”从那以后,越来越熟悉的两个人成了宿舍里最要好的一对姐妹。

  然而,稍嫌遗憾的是,由于广播站工作原因,吴焕霞仅在板厂村待了半年多时间。“虽说相处不算长,但这半年来,她经常照顾我。”聊起39年前与程虹相处时的点滴经历,她想起了一件铭记于心的往事。

  那年春天的一天晚上,吴焕霞因身体着凉发起了高烧。半夜时分,当她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时,程虹和几名室友正满头大汗地用一辆架子车推着她往公社卫生院跑。  

   “按理说,我比她大一岁。可那时候,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她像一个大姐姐。”吴焕霞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