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邓州"编外雷锋团" 涓涓细流汇成磅礴正能量

A-A+2014年6月20日07:46河南 日报评论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俺有10个闺女”,6月17日上午,邓州市花洲社区88岁孤寡老人王绍华的“闺女”们回娘家了,她们帮老太太洗衣服、梳头发、整家务,陪老人唠家常,给老人送好吃的。

  王绍华的“闺女”们还有一个名字,叫“电力营三八雷锋班”。

  13年前的一个冬天,抄表女工门金梅在工作中了解到王绍华老人老伴早年因病去世,膝下无儿无女,仅靠政府每月发放的最低生活保证金和邻里接济勉强度日。于是,门金梅喊来了班里的姐妹,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6月16日上午,在有趣的互动游戏中,患有自闭症的薇薇主动抱住了陪伴自己的“姐姐”,这让她的“姐姐”——南阳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赵香月喜出望外。作为“大学生雷锋营”的营长,赵香月和她的同学每周六上午都会到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与这些号称“来自星星的孩子”一起做游戏。

  电力营、大学生营……经过24次“扩编”,“编外雷锋团”已经从最初560名雷锋的战友,发展成为包括少年营、交警营、巾帼营等19个营在内的12000余人的志愿团体。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用做好事去感染别人,用行动去传递雷锋精神,一个个雷锋精神的火种,点滴正能量的水滴就这样被汇聚起来了。”

  人生偶遇带来世纪坚守

  “虽然我与雷锋在一起生活仅仅两年时间,但是雷锋精神却陪伴了我一生”,姚德奇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和雷锋相处的岁月,也向记者讲述了“编外雷锋团”如何点燃了“火种”。

  1960年8月,邓州市560名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至沈阳军区原工程兵工兵第十团,邓州“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政委姚德奇等都身在其中。在这里他们与雷锋相遇,成为雷锋的战友,有了与雷锋朝夕相处的日子。

  67岁的宋清梅曾与雷锋一同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雷锋在宋清梅的笔记本上题下赠言,“亲爱的宋清梅同志,送你几句话: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短短的赠言,成就了宋清梅和他的战友们半个世纪的执著坚守。

  从1964年至1985年,560名青年相继从部队复员或者转业,回到家乡。一次老战友聚会,在座的有原团、营、连三级主官和机关部门领导,就像一个“团班子”。

  大家眼睛一亮:咋不组建个“编外雷锋团”?

  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下设3个营9个连,旨在结合行业、岗位特点学雷锋,把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地坚持下去。随后,邓州市政府建起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雷锋”正式在邓州市落户了。

  多年来,“编外雷锋团”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受益的群体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自“编外雷锋团”成立以来,共做好事40余万件,为困难家庭、灾区群众、贫困病人捐款近150万元,捐衣物30余万件,为学校捐赠各类书籍20余万册,这一连串的数字仍然在不断地增加。

  雷锋战友点燃星星之火

  “多少年了,他们的故事我讲了无数遍,每次讲解仍然会感动自己。”雷锋团展览馆讲解员王阳光说。

  展览馆中有一尊雕塑名为“母亲的嘱托”,它的原型是雷锋战友高国建的母亲。

  1968年从雷锋团复原回乡后,高国建成为邓州市高集乡杨庄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不久,为了解决村组用电难题,四处筹措资金未果,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重病在身的老母亲拿出自己准备后事的2000元钱对儿子说:“先把我准备后事的钱拿去用吧,早点让乡亲们用上电。”带着母亲的嘱托,经过多方努力,架线用电的事情很快得到解决。然而,老母亲却没能等到儿子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就离开了人世。

  2000年3月14日,高国建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的地头上。“国建啊国建,你积了一辈子德,行了一辈子善,现在日子好过了,你咋说走就走了呢?你是为俺们累死的啊!”一位60岁的村民跪在高国建的灵前放声痛哭,吊唁的当天,村里2000多名群众自发来为高国建送行。

  于彦斌是雷锋的战友,在1961年的施工中手负伤,生活有些不便,雷锋鼓励他战胜困难和挫折,还经常帮他洗衣服、缝被子。退伍后,于彦斌在一家企业当油料保管员,一干就是28年。于彦斌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国家的油个人一滴也不能用!”他不仅卡住了人情上的跑冒滴漏,还从空油桶里抠出了60多吨油料。人称他“于老抠”,他为此也得罪了一些人。临近退休时,于彦斌拿出一份修改多次的入党申请书:“1962年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请组织考验我……”退休后,于彦斌义务担当“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清洁工和300亩“雷锋林”管护任务,每天一开馆准时来上班。

  “60岁的于彦斌入党了!”得知这一喜讯,老战友们为他举行了专门仪式。当这位被组织考验了42年的老兵庄严举起右手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在单位被送外号“一碗端”,原因就是他在担任房管局局长期间,不管来客是谁,都坚持用“一碗牛羊肉配上焦边馍”的规格来招待。

  6月13日,年过七旬、满头银发的姚德奇挺着军人笔直的腰板,说起话来仍铿锵有力,“50年前,雷锋把火种种在了我们心中,作为他的战友,把星星之火传播出去是我们的责任。”

  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邓州“编外雷锋团”的老兵们半个世纪以来,像雷锋那样,内心坚守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不为名利,奉献社会,不求索取,他们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是实践群众路线的榜样。

  新生代力量接班雷锋精神

  “编外雷锋团”群体不断在扩大,学雷锋活动已成规模化、常态化。“也正是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雷锋精神才可以薪火相传。”正如邓州市委宣传部长陈达向记者介绍的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已经加入进来,“编外雷锋团”从邓州走向南阳,走向全省,在整个中原大地生根发芽……

  作为新鲜血液的代表,第一个大学生营——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自2004年4月29日成立十年来,已经从最初的49人发展到目前的2700人,用行动履行着踏着雷锋足迹前行的誓言。

  2007年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燕龙洋在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用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记录下自己的病情作为医学参考,并在生命垂危之际留下“捐献一切器官”的遗愿。

  2008年6月12日,林荣威、袁庆飞等8名营员在白河成功营救一对溺水父子之后悄然离去。

  2010年10月,大学生雷锋营组织“为了玛丽的微笑”募捐活动,为患有梗阻性脑积水女童募捐善款8600元用于手术费用。

  2012年,1300名营员作为志愿者活跃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现场。

  南阳理工学院学生赵香月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我们90后这一代青年学生来说,像雷锋那样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着时代的呼唤。

  “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营员毕业,一拨又一拨新生加入,不曾改变的是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即使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也从来没忘记过雷锋精神。”南阳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新俐说起大学生营充满自豪。

  同样的传承也延续在邓州电力营。电力营的“雷锋”活跃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工地,也出现在孤寡老人的家中。

  电力营共有35个“雷锋电力服务班”和一个由10名女电力工人组成的“三八雷锋班”。张村电力雷锋班负责南水北调湍河渡槽工程,在这里工作的职工边新芳,尽管已年近50岁,但自从湍河渡槽工程开工建设之后,无论严寒酷暑,两天一次的定期巡视成为他的惯例,深夜处理故障也已经是家常便饭。

  2014年6月12日,代维电工雷锋班到大木巷社区孤寡老人李玉常家中拜访,对他家中的线路开关进行了检查维修,代维电工雷锋班的女同志也没闲着,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忙得不亦乐乎。

  一年前的6月,天气炎热,代维电工雷锋班接到电话,说大木巷有家住户家里几天都没电了,需要帮助。他们赶去一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只见李老汉一个人睡在屋子里,房间里阴暗潮湿,垃圾遍地。从此,代维电工雷锋班就成了李大爷的“家人”,一有时间就会到他家中整理房间,照顾他的生活。

  10多年来,电工雷锋班的成员换了又换,但爱心的接力棒从没间断,多年来坚持对孤寡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实施爱心帮扶,先后共帮扶孤寡贫困398户共计719人,其中救助孤儿6名,捐助贫困留守学生36名。

  从560名雷锋的战友到12000名志愿者,从70岁的老人到十余岁的少年,从邓州到南阳到郑州到全国,雷锋精神就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虚拟世界洋溢人间真情

  吧友营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邓州吧”和“湍河吧”两个贴吧为根据地,采取网上寻找帮扶对象,网下实施帮扶活动的形式,从最初的136人发展到现在1000多人。

  6月10日,一则“救助重病患者张国宾”的帖子出现在邓州“湍河吧”首页,引起了吧友营回民支队的注意。6月13日上午,一场通过网络集结的爱心募捐活动在邓州市交通南路的解放清真寺举行。

  张国宾是小西关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夫妇俩常年靠卖烤红薯为生。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在张国宾被确诊为食道癌后更是雪上加霜。

  在了解到张国宾的情况后,吧友营迅速展开了帮扶活动,副营长金胜利带着他的队员们四处奔波联系企业为张国宾募捐。在采访结束时,金胜利打来电话说,一家企业已将员工捐助的一万元钱送到张国宾家中。

  “我们会持续关注每一个我们救助的对象。”金胜利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2012年10月,“湍河吧”上出现了一个帖子:22岁的吴英刚生完孩子就发现患了白血病,面对几十万元的手术费用,生活困难的吴英难以为继。她上网求助社会上好心人帮她一把,希望能活着听到孩子叫一声妈妈。

  金胜利到吴英家进行核实后,立即在网上发帖号召吧友营行动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先后募捐70万元帮助吴英渡过了难关。

  “现在吴英已经病愈出院,前两天我还和她一起到医院进行了复查,各项指标都基本正常了。”说起吴英的痊愈,金胜利很是开心。

  为新疆外来务工人员新生儿募捐善款,为残疾老人修建房屋……吧友营成立以来,已先后成功开展救助活动百余次,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网友“无疆大爱”说,活力无限、生生不息的雷锋精神,流淌的是人间大爱,燃烧的是正气烈焰,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文明河南的社会正能量就在身边、从未走远。

  中原大地站起万千“雷锋”

  数十年来,“编外雷锋团”用一件件好事、实事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人们在一次次的感动中被感染,助人、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正以几何速度在南阳盆地扩散、生根、壮大。

  “抗震救灾英雄”武文斌、救火英雄邓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在这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伏牛山下儿女们对雷锋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5月21日,在江西赣州,南阳唐河人、赣州全南县人武部副部长宋旌在桃江里救人牺牲。

  6月4日,在湖南娄底,南阳宛城区官庄镇村民殷晓非,为救娄底落水青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6月6日,在闹市区行驶时,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货运司机赵付群心脏病突然发作,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等一系列动作,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但他却倒在了驾驶室内,再没有醒来,被人称为“最美司机”。

  “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能量,学习雷锋的人越多越好,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6月16日,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外,一位年轻的母亲耐心地为4岁的儿子讲述着雷锋的故事,从孩子纯真的眼神中,我们看到,又有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将在这里萌芽开花……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