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史料记载,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历史最悠久的要属南阳古申国遗址。根据南阳晚报5月21日报道,南阳市将在新东路和范蠡路交叉口西南角古申国遗址上,建一个占地2.7公顷,以弘扬申伯文化为主题,充分体现深厚的南阳历史文化底蕴的申伯公园。这是一个特大喜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申伯是西周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早在公元前821年被周宣王封到南阳建立古申国,任第一代国君。申伯在位期间,“立国富民”、“统理南方”、“护周抗楚”,为“宣王中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申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申伯文化。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我觉得申伯文化有四个显著特点提出来与大家共商:
一是申伯建立古申国,首先修建申城,是南阳城市建设的奠基者,为南阳古都文明拉开序幕。根据《诗经》记载,宣王即位七年(公元前821年)西周大臣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定申伯之宅”(宫殿),营建“先王寝庙”。这是最早,也是唯一在南阳市区建立都城的国家。根据史书《水经注》记载,淯水“又经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所以,申伯是古都南阳城市建设的最早创史人。
二是申伯为人“柔惠且直”的人格魅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所赞颂。《诗经》中记载申伯的为人是:“柔惠且直”。按《说文》解释:柔,木曲直也。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所以,柔的本义是指不易折断的柔韧之木。《说文》:意,仁也。《周书》:爱民好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意思是以慈爱之心给老百姓恩惠叫惠。《诗经》用“柔惠且直”,来赞颂申伯,就是说,申伯的为人柔和而有韧性;对人民慈爱而多有恩惠;为人正直正派,做事光明磊落。现在民间经常流传着申伯“爱民如子”和“亲舅如父子”的历史传说。“亲舅如父子”说的就是申伯和周宣王的关系。周宣王幼年丧父,不懂事理,是由其舅父申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亲自去关照和培养起来的。最后在申伯和其他大臣的支持下,于14岁登基(公元前827年),最后成为一代明君,为世代称颂。因此,现在民间有兄弟闹分家,最信任的是舅父,必须请舅父来评理主持公道。这就是南阳古都280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佳话。
三是申伯的“立国富民”政策造福一方。申伯鼓励国人垦荒造田、兴修水利;改进石、陶器,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养殖,特别是南阳黄牛的饲养。仅建国十几年时间,国民丰衣足食,为南阳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 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逐渐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黄牛繁育基地,并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全国“六大都市”之一。
四是申伯的“护周抗楚”战略,为“宣王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申伯在大力发展申国经济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南方楚国的扩张和袭扰,他调整防御战略,加强战车和水军建设。同时又启奏宣王在申国周围重新加封了十几个诸侯国。如吕国(南阳以西),邓国(申国以南),缯国(方城一带),应国(宝丰县境)、道国(确山县)、隋国(湖北隋县)、 唐国(枣阳一带)、轸国(湖北应城县)、郧国(湖北沔阳县)等。周宣王命申伯“统理南方”,建立了以申国为首的诸侯国集团,并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一旦楚国来犯,便联合起来,成为诸侯国联军,一起抗击楚军,有效的阻止了楚国的扩张,保证了周王朝的南部安全。
申伯文化的传统美德,是南阳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阳“楚风汉韵”的根。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团结维系和支撑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去发掘、整理和提高,以至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申宏 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