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勇 实习生 王品 李佳莹
在市城区滨河路上,众多居民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对已年过古稀、头发花白的老夫妻骑着一辆“拉风”的双人自行车在遛弯,他们的幸福老年生活羡煞了不少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两位老人就是赵喜岑和李富荣。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今年均为71岁的幸福老人。
田园生活乐悠悠
采访当天,当见到戴着墨镜,身穿艳丽的沙滩裤,脚穿崭新休闲鞋的赵喜岑时,记者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字:“潮”!再看旁边的李富荣,一头银发,配着珍珠项链,也显得端庄有气质。
在老两口的家门外,有一片菜园。原来,自2006年搬过来后,赵喜岑觉得门前的这一大片空地闲置着太可惜,就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抡起大锤,把大块的水泥块砸碎搬走,最后整理出了这一亩多的小菜园。平时种些应季的瓜果蔬菜,丰收的时候,分给邻居们尝鲜。
赵喜岑说:“我种菜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体会丰收的喜悦,更能增加邻里感情。”后来,赵喜岑又在菜园周边种些花草,使这里四季有花有果。在这片花海、菜园中放把摇椅、一张小茶几,再在上边搭个小凉棚,躺摇椅上,摇着扇子,喝着茶,听会儿戏,别提有多惬意!
健康出行喜洋洋
两位老人说,他们那辆“拉风”的双人自行车是2012年子女送给他们的金婚礼物。
原来,李富荣好静,而赵喜岑好动。退休后的赵喜岑喜欢去小公园听听戏,跑跑步,还经常一个人骑着赛车出去转悠。但2005年以后,李富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血压升高,血脂也曾一度高达7.2,一年内进了五次医院。自此,赵喜岑就常常拉着老伴一块儿锻炼。由于赵喜岑个子高,步子大,李富荣总是赶不上他的节奏。怎样才能既锻炼身体又能兼顾两个人的节奏,成了赵喜岑一直琢磨的事。2012年,在外地出差的女儿看到有人骑双人自行车,立刻想到了父母。回来后,子女们开始四处找人打听、询问,并在网上查阅双人自行车的相关资料,终于赶在父母金婚前夕买回来,并作为金婚礼物送给了父母。
每天早上,两位老人吃过饭就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转悠,经常边走边观看风景,南阳的点滴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往北最远骑到月季博览园,往南最远骑到雪枫大桥,白河边也是他们最常转的地方。还真别说,自从有了这辆自行车,赵喜岑的老伴就再也没有住过院,脸色也越来越好。
幸福晚年美滋滋
已过古稀之年的两位老人,看着却像六十岁的人,这与老两口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作息规律分不开。
问及有什么其他养生秘诀时,赵喜岑说:“心态好,啥事看得开就啥都有了!我凡事啥都不跟人比,知足常乐。”在照顾老伴的过程中,赵老先生总结了“五不”:不忘吃药,不操心,不劳累,不性急,不生气。
为了不让老伴操劳,不把时间浪费在厨房里,赵喜岑每天早上都带着老伴去喝牛肉汤,晚上去吃几串烧烤,再来碗干菜豆面条,他们的胃口都还不错。他还经常带着老伴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一下眼界。
在赵喜岑的家里放着几包葫芦,他笑着说,那是他为自己晚年生活做的储备资源。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2009年,老两口去独山赶庙会时,在路边看到一位师傅正在做烙画葫芦。一时,赵喜岑看得入了神,师傅看他确实感兴趣,就送了他一把葫芦籽。第一年,赵喜岑就收获了80多个葫芦,但由于缺乏经验,不会保存,所有的葫芦都烂了。为此,赵喜岑又跑到独山找到师傅要了些葫芦籽,并特意请教了保存方法。第二年,葫芦丰收,结了上千个葫芦,并都完整保存下来了。如今,赵喜岑不仅能完整地保存葫芦,还学会了脱皮工艺,并买了专业的设备,准备拜师学习烙画。
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之物。赵喜岑准备把《出师表》烙在葫芦上,既能发展南阳旅游文化事业,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阳文化,过上充实又有意义、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晚年生活!
查看评论 2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