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镇平县民间奇人—— "玩电影"玩成了"画家"

A-A+2014年8月25日08:30南阳 晚报评论

  核心提示

  镇平县老庄镇有这样一位民间奇人,他发明了“玩电影”,从而又迷上了绘画,结果竟成了“民间彩绘大师”。他叫张荣贵,他有一个梦想——办个“书画民俗艺术传播公司”,为家乡的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发挥他的一技之长。

  □本报记者 张晓彭 刘力果 通讯员 赵保峰

  “玩电影”带给他们不少快乐

  在镇平县老庄镇,今年60岁的张荣贵人送外号“玩电影的”。

  张荣贵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上小学时,晚上有课,他就在晚上上学时,发明了“玩电影”。说到“玩电影”,张荣贵一脸的骄傲:“所谓‘玩电影’,开始就是用个煤油灯,利用物体投影原理,用手比照在墙面上显出图案……”后来,他又有了新创造,找一块泥巴糅合结实,中间掏空,里边放个油灯,在一边的泥巴上挖个小孔,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把手势图案描画到墙壁上,大家称之为“玩电影”。

  再后来,张荣贵找来玻璃镜片,在上面描画上图案,利用投影照射到墙壁上,再用画笔描画下来。张荣贵说:“在那个年代,‘玩电影’给我和伙伴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从“玩电影”到“民间彩绘绘画”

  从“玩电影”的描画过程中,张荣贵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后来,他以书法为基础,自我琢磨,学习传统工笔人物绘画。

  那时候,流行的画册主要有《林海雪原》、《红岩》等,为了能买到学习资料,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或是星期天,去刨过红薯的地里深翻,找些红薯拿到集市上换几个小钱去买画册。画册买回后,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先用投影的方法临摹,熟了之后再参照画册比葫芦画瓢,越画越像,越画越多,日积月累,硬是画出厚厚的几本习作。

  有一次,妻子有病,让张荣贵在家照看小孩。妻子刚走,他便摊开纸张画起来,专注得任凭孩子在地上哭够了睡,睡醒再哭他都全然不知。由于家庭困难,买不起纸笔,张荣贵便溜到村边一里多地的河边沙滩上,找根小棍在沙滩上练习绘画……

  张荣贵把绘画当成一种爱好和艺术享受,一直坚持到现在。

  他的梦想,在民俗文化上发挥特长

  为了提高作画水平,张荣贵到南阳、郑州、山西等地买了许多关于绘画的书籍,有《人物线描》、《古代人物图谱》等。由于长期坚持练习,张荣贵的工笔人物画画得相当精彩。

  除了彩绘,张荣贵还喜欢盆景艺术、根雕,民间艺术表演。他和村里几个喜欢民俗表演的村民一起组建了民俗表演艺术团。他自做道具,由于扎实的绘画功底,他几年前制作的古饰道具“姜公背婆”、“猪八戒背媳妇”等,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张荣贵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按理说,他也该乐享清福,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他的绘画梦想。说到今后的打算,张荣贵说,他想办个“书画民俗艺术传播公司”,在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上发挥他的一技之长。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