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移民教师写移民

A-A+2014年9月3日08:16南阳日报评论

  通讯员 李雪山 薛长林

  今年59岁的张书强,是邓州市孟楼镇晋公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但他却有着浓厚朴素、大爱报国的移民情结。

  张书强的老家在丹江边上的淅川县香花镇张义岗村。他们全家于2009年8月份搬迁到了如今的张义岗移民社区。而在此之前,他的父辈们在老家曾经多次搬迁。

  张书强出生于淅川县原三官殿区泉店公社张义岗大队后楼生产队。1971年,因进入汛期导致丹江口水库水位陡然上涨,整个后楼自然村被迫后靠到了地势较高的白土岗上。

  1974年汛期,丹江口水库的水位再一次上涨,水很快淹没到了白土岗上。没办法!张书强所在的后楼自然村再一次后靠搬迁,从白土岗上搬到了地势更高的房家生产队。

  张书强清楚地记得,他们刚后靠到白土岗上时,因为缺水,生产队挖一个澄水坑,靠渗水供全村人吃。澄水坑的渗水能力很差,一夜只能渗个三四担水。有时,为了能排队舀到澄水坑里渗的水,人整夜不睡觉,就在澄水坑边守着。白土岗虽然距丹江只有五六里地,但硬是缺水。

  张书强家第一次后靠,国家给每人发125元的搬迁费,第二次搬迁每人发185元的搬迁费。两次搬迁,生产队给每户每人提供半间房的土坯作为建材,其余的材料由移民自己负责解决。因为穷,没有木材就用向日葵秆当椽子用,没有瓦片就用黄狗毛(当地的一种野草)苫房顶。

  2009年8月,南水北调河南省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正式启动,张义岗村迎来了整村大迁移。这一次搬迁,国家的移民政策很优惠,为移民建房、修路、提供后期扶持。凡是移民想到的,国家都想到了;移民没有想到的,国家也想到了。这一次国家为移民提供的优惠政策,超过了三峡移民。

  目睹了自家前前后后搬迁的惊人变化,张书强再也坐不住了。他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驱使他总觉得自己该为这项世纪工程做点什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书强立足自己是教师、写作能力强的优势,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香花镇移民搬迁的点点滴滴。张书强是一个说了算、定了干的人,也是一个事没做成不张扬的人。

  为了更好地收集移民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他牺牲节假日深入各个移民村采访,甚至追随移民干部一起到安置地去搜集素材。他的行为本村群众不理解,同事不理解,甚至有移民干部还讽刺他:“你跟我们在一起干啥?你把书教好就行了。移民是我们乡村干部的事。”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张书强从不解释,只是微微一笑了之。他往往为了记录漏记的素材或是脑海中骤然而生的灵感,半夜起床奋笔疾书。他的行为,也招致了家人的不理解和抱怨。

  然而几年坚持下来,张书强硬是搜集整理出了20余万字的移民资料。此时,他萌生了自费出书的想法。出书的想法在脑海中一出现,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一个乡村教师出书,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下定决心出书。他顶着家人的巨大压力,自费筹集了五六万元,自己购买书号,自己联系印刷厂印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由他自编自写的《移民村往事》一书由作家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

  这本书一共印刷了3000册,他给香花镇政府、孟楼镇政府各赠送100余册。同时,他还把书无偿赠送给一些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供大家学习移民精神,牢记这段历史。另外,张书强还根据自己拍摄的移民影像资料,在张义岗移民新村制成了移民文化长廊,向孟楼人民宣传移民精神及南水北调的重大历史意义。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