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金玺
11月3日晚,在市区建设路,一个母亲手持棍棒,将自己6岁的儿子打得头破血流,旁观市民看不下去,从棍下夺走孩子送往医院急救,孩子才捡回一条命。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母亲这样对儿子下狠手?记者经过两天的调查,发现这个6岁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父亲失踪、母亲有精神病的家庭,承受的是无人疼无人爱、天天被打骂的苦难。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不禁想问:孩子,你的未来在哪里啊?
6岁孩子,满头是血被送进医院
11月3日晚的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部,与往日有些不同。“他妈妈也真能下去手。”“幸亏有人抢下孩子,送到医院才保住命。”围观群众几乎将急诊大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男孩头上正包着纱布,新华派出所的民警正在给他喂饼干。惊恐的眼神,瑟瑟发抖的身躯,衣着单薄的他让人心疼不已。
“伤口在头部,比较深,需要在观察室观察一夜。”值班医生告诉记者,晚9点左右,一位群众抱着一个受伤的孩子冲进了急诊室。孩子满脸是血,染红了秋衣,十分危急。
“是我妈妈打的。”男孩低声说,妈妈每隔几天就会打他,有时抱着摔,有时拧耳朵。这次是妈妈拿着棍子打他的。
“我们接到报警时,孩子已经送到医院了。”出警民警告诉记者。当晚8时许,在市区建设路魏公桥附近,一名女子手持和小孩手臂一样粗的棍子殴打孩子,孩子满头是血,但她还是没有停手的意思。附近群众和过路的行人看不下去了,就把孩子抱走,送到医院。“孩子的母亲精神有问题,经常打孩子。”民警说。
在现场,记者并没有见到孩子的母亲。
他的过去,挨打是常有的事
当晚,男孩在医院急诊部的观察室住了一夜。昨天上午9时,记者再次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部,孩子刚刚睡醒,民警正在给孩子穿衣服。“孩子的秋衣是一位好心人送的,孩子早上喊饿,一位好心人出去给孩子买了早饭。”临床的一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
这时,记者才发现,虽然天气寒冷,孩子还穿的是单袜子,几个脚趾头露在外边,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穿的鞋明显是大人的鞋,根本不合脚。一看见民警叔叔带来了酸奶,孩子笑得很开心。
“这不是几年前整天睡在医院大厅内的那个小孩吗!”一位值班医生说。据这位医生讲,每年冬天,天气寒冷,就总能看到一位女子带着一个小孩来到有暖气的医院大厅躲避寒冷。
记者跟随民警来到了事发地,附近商户纷纷表示:“不能再让孩子跟着妈妈了”。住户雷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的一天深夜,她就看到孩子的母亲犯病追打孩子,孩子吓得不敢回家。另外一名住户也反映说,孩子基本每天就在这附近流浪,附近的商户都知道,因为他妈经常打他,孩子经常晚上十一二点都不敢回家。“前几天,我夜里还看见孩子蹲在一家商店门口不敢回家,怕母亲打他”。
孩子深夜不敢回家这一点,记者也得到了辖区派出所民警的证实。“他是我们辖区建设路魏公桥附近的‘名人’,大家都知道这孩子。”新华派出所东关大队的一位民警告诉记者,这位民警就曾在深夜三次接到报警,送孩子回家。
他的未来,究竟该往哪里去
在一位附近的住户的指引下,民警和记者找到了孩子母亲的住处。在魏公桥交通旅社院内的一处单元楼6楼,记者见到了孩子的母亲。一进门,记者看到屋内除了地上的两床烂棉被,一个盆和一个炉子外,什么东西都没有,甚至窗户也被拆走了。虽然屋内没有窗户,但空气十分难闻。
看到记者和民警,该女子显得情绪激动,不过神志显得不清楚,思维混乱。记者问,孩子叫什么?她说,有可能叫“秀秀(音译)”,也可能叫“娇娇(音译)”,并说自己离婚了,孩子爸爸找不到了,孩子整天在外面跑,打孩子是应该的。当民警问其担心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时,该女子说:“孩子,我不要了。”随后,孩子母亲将民警和记者赶出了家门。
“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暂时找不到,为了孩子安全考虑,孩子根本不能交到母亲手里。”民警告诉记者,孩子现在暂时安置到医院,由医院方面派人照顾,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究竟该由谁来管孩子?这让民警头痛不已。
随后,记者采访了本报法律顾问毕献星律师,他告诉记者,如果母亲患有精神病,不能照顾孩子,则应由孩子的父亲照顾,如果孩子的父亲暂时找不到,则应有孩子的外公、外婆等直系亲属来照顾。如果孩子的母亲继续打骂孩子怎么办?毕献星律师说,如果孩子的母亲再做出危害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的行为,则应该由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强制将其带至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孩子还暂时安置在医院内,孩子究竟该去哪里?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