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卧龙”与“卧龙岗”考

A-A+2015年11月6日08:44南阳日报评论

“卧龙”与“卧龙岗”考“卧龙”与“卧龙岗”考

  柳玉东

  是先有卧龙先生名扬天下,其躬耕之地才称卧龙岗;还是先有卧龙岗地名,诸葛亮躬耕时才称卧龙?对此,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查阅有关史料,进行分析考证,使此问题终趋明朗。

  诸葛亮号卧龙考

  诸葛亮本人未称“卧龙”。诸葛亮,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纵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及其后2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并未自称“卧龙”的名号。《三国志》和《诸葛亮文集》中,诸葛亮对自己有三种称谓:其一对上称“臣”或“亮”。如著名的《出师表》开篇即为:“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文内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句。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常自谦为“仆”,如《黄陵庙记》中有:“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这里的“仆”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自谦的称呼。其三与同事之间多称“吾”,如《答李严书》中有“吾与足下相知久矣”,《与蒋琬书》有:“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之句。

  而陈寿著《三国志》也多以“亮”、“孔明”第三人称称之,从未使用“卧龙”的别号,如“亮早孤”、“由是先主遂诣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等。

  诸葛亮号“卧龙”的由来。目前所见最早称诸葛亮为“卧龙”的史料是陈寿的《三国志》:“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这是有据可查的第一次称诸葛亮为“卧龙”的。这里的“卧龙”,显然是一个别号,即是指人名字以外的别称,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标示来命名别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白居易称“香山居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即是此意。

  而诸葛亮号“卧龙”的来历,既有人文因素,也有地理原因。从人文因素来看,春秋以来,人们就将人中豪杰以龙喻之。后常将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称为卧龙。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便胸怀大志,“每自比与管仲乐毅”,虽“时人莫之许也”,但像徐庶和崔州平这些当时的名士和友人还是认可的,因此,其把诸葛亮别称为“卧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习俗的。

  从地理因素方面来看,诸葛亮别号“卧龙”也与其躬耕之地的特殊地貌有关。虽然,当时南阳并未出现卧龙岗的地名,但诸葛亮在此躬耕时的冈峦山川大势存在,由于受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和风水理论的影响,当时的风水理论把地表(外形)上连绵起伏,地中生气相贯通的山脉称之为龙脉,并根据山脉的形态和地形大势把龙脉分为九种形态。而当时诸葛亮在此躬耕的地形大势,“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北靠雄峻挺拔、气势磅礴的伏牛山,南频蜿蜒回环的氵育流锦带,如龙盘虎踞,符合风水龙脉的“卧龙”特征,故当时的名人雅士以其躬耕之地的地势特征别称诸葛亮为“卧龙”是可以理解的。

  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把诸葛亮别称为“伏龙”。由此可知,当时诸葛亮号“卧龙”,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只是其个别好友及文人雅士之间称之。

  唐代以后,诸葛亮号“卧龙”逐步名扬天下,如李白《南都行》有:“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杜甫的《武侯庙》云:“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汪遵《南阳》有:“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现存成都武侯祠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碑文载:“公是时也,躬耕南阳,自比管乐,我未从虎,时称卧龙。”说明,直迟到唐末,诸葛亮号“卧龙”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宋代的诗文中,诸葛亮“卧龙”的别称已大量出现。如宋祁的《孔明书台》云“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王安石《诸葛武侯》“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黄庭坚《夜观<蜀志>》“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南阳陇底卧龙日。”陈与义《次南阳》“卧龙今何之,有冢已半摧。”杨亿 《成都》“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等。

  元明清时期,随着元代以来杂剧的勃兴和《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诸葛亮号卧龙在文学作品、戏剧和碑刻等大量出现,卧龙已经成了诸葛亮的代名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卧龙岗地名考

  卧龙岗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唐代。据《辞源》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卧龙岗条的解释均为:“卧龙岗,地名,在河南南阳西南。”

  但何时出现卧龙岗地名,目前所见未有资料作进一步的解释。经查阅典籍,南阳卧龙岗作为地名,未见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记述。唐代以后,随着诸葛亮逐步名扬天下,地以人名,南阳卧龙岗作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有:“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的诗句,这里的卧龙,由于诗句的简练和对仗,显然是指地名卧龙(岗)的。

  元代卧龙岗作为地名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元代蒙古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兴教化,推崇汉人中的杰出人物,诸葛亮的自身品格和尽忠报国的事迹便成为当时统治者首选的典范,在这种形势下,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扩建。据元代程钜夫撰写的《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称:元武宗至大二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谒诸葛亮祠,“慨然兴怀”,即指示南阳地方官将祠扩修,此工程计施工四年。完工后,河南向朝廷奏请命名。元仁宗于延佑四年(公元1315年)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院集议,给南阳诸葛亮祠正式命名为“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从此得到朝廷钦定的地位,南阳武侯祠的影响逐步扩大。

  同时,随着元代戏剧的兴起和传播,诸葛亮的形象被逐步神化,南阳卧龙岗作为地名便出现在戏剧、小说、碑刻和官方志书中。《大元一通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迹”中载:“卧龙岗在南阳县境内,诸葛孔明躬耕之地。”这是卧龙岗作为地名首次出现在官修的历史地理志书中。元代儒学教授王谦在《汉丞相诸葛武侯庙碑》称:“距南阳治城西七里,而近有岗曰卧龙,俗以武侯隐居之所,前人卜地一区,起屋四楹,绘像而祠焉。”元代翰林学士程钜夫撰写的《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称:“南阳城西七里,有岗阜然隆起,曰卧龙岗,有井渊然氵亭深,曰诸葛井,相传汉丞相忠武侯故居,民岁祀之。”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多次对卧龙岗进行形象的描述,如《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宜枉驾见之。”由此可以看出,元代已经出现卧龙岗的地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法定认可。

  明清时期,卧龙岗作为地名广为传播,成为一个标准化的地名。

  明清两代,诸葛亮受到了统治阶级的不断推崇和颂扬,社会公众对其的好评与日俱增,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不断修葺和扩建。其中,明代官府组织了不下于五次维修,使祠宇焕然改观。清代知府罗景、顾嘉蘅等先后组织了十二次维修,奠定了今日武侯祠的规模。与此同时,在明清两代的诗文、戏剧、碑刻和志书中,大量出现了卧龙岗的地名。

  《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的历史地理专著,该志书卷三十南阳府《山川》条中称:“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草庐在其中。”明《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记》称:“南阳郡城西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明李东阳在《重修诸葛武侯祠记》称:“南阳城西五里卧龙岗,为草庐旧址,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

  清代南阳卧龙岗不仅在官修的历史地理志书中得到肯定,而且民间所修的典籍中也大量出现。清代官修《大清一统志》载“诸葛草庐,在南阳县七里卧龙岗”。同书卷一百六十五“南阳府一·山川”条记载:“卧龙岗,在南阳县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止,回旋盘绕,相传诸葛草庐在焉。”

  顾炎武《肇域志》“河南·南阳府·南阳县”条记载:“卧龙岗,在县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孔明草庐在其内。今即其地为祠。”《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古迹部分曰:“诸葛庐,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岗,昭烈三顾处,有祠,春秋祀焉。”

  清雍正九年所修《河南通志》卷七“山川·南阳府”条记载:“卧龙岗,在府城西南七里,即汉诸葛亮躬耕处。”清嘉庆《南阳府志》卷一“舆地志·古迹”记载:“诸葛庐,在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岗,昭烈三顾处,有祠,今春秋祀焉。”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卷二“疆域志·古迹”记载:“诸葛庐,在县西南七里卧龙岗,汉诸葛忠武侯故居。”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阳知府罗景专门编撰了《卧龙岗志》,记载了卧龙岗武侯祠的兴衰、变迁及修葺的历史。其卷一“胜迹”记载:“卧龙岗,在南阳府城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如巢然,草庐在其内。”

  同时,清代碑刻和文学作品中,记述南阳卧龙岗的内容更是不胜枚举。彭而述在《重修诸葛丞相忠武侯祠记》称:“史称建安十三年,昭烈三顾诸葛亮于南阳。南阳西七里许,相传为卧龙岗,即躬耕旧处……”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南阳卧龙岗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而闻名天下。

  从卧龙岗地名由来来看,其地名的确立和传播,与历史名人诸葛亮息息相关。正如《大明一统志》所述:“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世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把诸葛亮比喻为卧龙,后来把其躬耕之地命名为卧龙岗。

  从诸葛亮号卧龙的由来到南阳卧龙岗作为地名被社会广泛的认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诸葛亮号卧龙,唐代以来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由于诸葛亮的自身品格和杰出贡献,随着统治阶级的不断推崇,诸葛亮的形象不断神化,南阳卧龙岗便由无名的荒岗变得名满天下。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