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

A-A+2016年3月12日09:18新浪河南·南阳评论

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

  从20岁闯北京算起,49岁的谢富江已经离家将近30年。曾因为家境贫困无奈辍学,也曾在异国他乡亲眼目睹自己新开的饭店在地震中损失,一路坎坷。现在,他和妻儿定居新西兰,有自己的生意,拥3套投资房,生活与从前大相径庭,他却一直强调,“我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

  幼年丧母 独自一人漂泊北京

  谢富江是南阳唐河人,母亲在其幼年时去世,父亲独自抚养他和哥哥两人。谢富江的哥哥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看着年迈的父亲,谢富江不忍心让他一人辛苦操劳赚钱,尚在读中学的他选择辍学养家。当时,他不过是个17岁的毛头小子。为了养家,谢富江卖过冰棍面包等小食品,也到砖窑下苦力,最不堪时,甚至收破烂赚钱。虽然吃过很多苦,但谢富江却一直想着攒钱,出去“看世界”。

  1987年,攒够了200元钱的谢富江花17块钱买到一张从老家到北京的车票,决定去首都“开开眼界”。在北京西客站的小店吃面时,谢富江注意到餐馆老板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一番闲聊之后,老板建议他到北京健德门劳务市场找工作。“我到那个劳务市场站了半天,就有人把我带走了,说是去饭店做服务生。”

  在饭店,谢富江当过端盘子的服务生,也做过配菜的帮厨,1990年,他开始上厨炒菜,拎起勺子当起了大厨。“觉得一个大男人,光当服务员不是个事,所以就学炒菜,想当厨师。”

  在北京当了几年厨师,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谢富江开始琢磨着自己做生意。

  1991年,在谢富江的带动下,老家的一些亲戚到北京开起复印店,当时生意很红火,谢富江也借此攒下一笔钱。

  在北京生活多年,虽然生活逐渐殷实,但谢富江却觉得对于异乡人,北京的生活压力太大。“外地人在北京混那么多年,连一个户口都混不上”。第一次萌生离开北京的想法,是在北京300路公交车上。“当时我坐在车上,往窗外看的时候觉得空气里浮着一层脏东西,突然就想逃离这里了。”

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唐河农民做大厨 将烩面卖到新西兰

  远赴新西兰创业 却连遭两场地震

  2003年,机缘巧合,谢富江被介绍到新西兰基督城一个华人餐馆“长城饭庄”掌勺。在国内办好签证后,谢富江坐上了去往新西兰的飞机。

  “到达基督城的时候正是黄昏,下了飞机之后我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夕阳就那么照着,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留在这里。”虽然读过的书不多,但提到初到新西兰的情景,谢富江的描述却充满“文艺范儿”。

  2005年,他把妻子和孩子从北京接到新西兰。2007年,在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之后,谢富江租下长城饭庄,自己当起了老板。然而,看似一帆风顺的一家人却在此后多次受挫。

  2010年8月底,当了3年饭店老板的谢富江在基督城市中心买下一家新的饭店,取名“乡约小馆”,寓意“老乡们在一起聚会下”。

  因为提前接了婚宴,接店不到一周后,乡约小馆便仓促开业。不想当年9月4日,新西兰南岛发生7.1级地震,基督城受损严重,谢富江的乡约小馆也遭受损失。2011年2月,基督城再次发生6.3级地震,当地政府因为安全因素封城一年,餐馆无法营业。因为还没来得及买保险,谢家投入饭馆的钱化为乌有。

  性格坚韧 另起炉灶苦尽甘来

  失去市中心的餐馆之后,谢富江和妻子在相对郊区的位置将小店重新开张,主营烩面、胡辣汤等河南特色食品。因为店面比较小,显得有些拥挤,来吃饭的主要是华人,洋人比较少,他的小店甚至还因为没有挂英文招牌被投诉过。

  除了通过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和经营手段来提高小饭店的业绩外,谢富江还准备在2016年2月重新开一个大的乡约饭店,新饭店占地230平方米,环境也会更好,他期待能有更多的洋人到他的饭店就餐。

  现在,谢富江夫妇和两个儿子都住在新西兰,大儿子在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小儿子上小学二年级。虽然远在国外,他却始终保持着河南人的勤劳和淳朴,默默经营着自己的平凡人生。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